圖:盈富財務集團執行總監鄭家俊指,中小型保險箱很受歡迎\大公報記者 梁康然攝
本港銀行保險箱長期供不應求,「細箱」輪候時間動輒三、四年,「大箱」甚至需五年或以上,排隊隨時長過等公屋「上樓」,市民的樓契、金飾無處可放,惟有尋找其他途徑收藏,造就本地非銀行業保險箱服務冒起。月租約50元的小型箱非常搶手,大型箱月租5000元、年租高達4.2萬元,仍然大受歡迎。保險業、法律界人士均提醒消費者,存放前須小心留意合約細節與賠償上限,否則若遇財物損失,保險未必賠足。\大公報記者 梁康然
「你填張表格,等消息啦!」市民「一箱難求」,相信不少人也試過走訪多家銀行,仍找不到一個習慣稱為「保險箱」的保管箱,銀行職員一般只叫你填表,靜候回覆。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分享他的求箱經驗,「五年前,我想找一個保險箱存放樓契,走訪了中環多家銀行,最終要跨區到上環才找到!」譚坦言,幾經艱苦,才找了一個面積較細小的銀行保管箱,形容「好過冇」,早前他希望多租一個,結果也撲空,至今只在輪候名單。
市區分行近乎爆滿
《大公報》早前向多家本港銀行查詢保險箱的可供出租數目,發現幾乎「無箱可用」。恒生銀行前線職員翻查銀行內聯網資料,發現全線28家分行的保險箱都悉數租出,新租戶只能加入輪候名單。中國銀行(香港)前線分行職員也坦言,市區分行近乎爆滿,九龍區只餘下黃大仙區有零星空缺,港島區則只有鴨脷洲的海怡分行仍有「吉箱」,究竟還有哪一區分行尚有餘額,需要客戶親自向地區分行查詢。
「一些分行的輪候名單長達300餘人,估計最快要三至四年後才有機會租用,大箱五年起計,隨時等十年以上!」一家本地發鈔銀行的前線職員透露,必須有人退還,才有「吉箱」可租。
保險箱供不應求,中銀香港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稱,不時檢討各項服務政策,並根據市場情況、客戶需求、業務拓展等因素,決定是否調整保管箱的業務規模。恒生銀行發言人表示,會不時按多方面因素檢討保管箱服務。
私營須留意合約細節
在香港輪候公屋「上樓」,目前平均要等4.7年,創回歸後新高;輪候銀行保管箱,「大箱」以五年起計,隨時比公屋「上樓」更難。有金融集團抓緊商機,開拓本地的非銀行保險箱服務,其中一家是位於尖沙咀的盈富保管箱。盈富財務集團執行總監鄭家俊稱,當日公司大老闆因長期無法租用保險箱,就乾脆在自置物業內經營保險箱服務,從而變成一盤生意。
盈富保管箱在2015年7月開業,提供12種大小尺寸的保管箱,由最細的5吋×6吋×12吋(高×闊×深),至最大的30吋×23吋×43吋(高×闊×深),共逾5000個,截至去年12月已租出逾1000個,當中以中小型體積最受歡迎。最平的小箱月租約50元,大型箱則月租5000元,年租七折,即4.2萬元,出租率30%,生意穩步上揚。
市民將貴重物品存放保險箱均希望安全,但必須留意,一旦遇意外,例如火警、爆竊等招致財物損失,究竟責任誰屬,能否賠足?
保額隨時貴過租金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出,一般私人保險箱提供的基本保費,賠償額上限二萬元,消費者毋須提供收藏物清單,若消費者加大保額,即是額外購買「個人財物保險」,就需要向保險公司透露承保物品詳情,市民需衡量私隱問題及物品的價值,否則「隨時保額貴過租箱的價錢多多聲!」
大律師陸偉雄指出,不論是銀行或非銀行管理的保險箱,其法律權責一樣,市民需要考慮保險箱服務提供者、承包保險箱的保險公司的財力,例如非銀行保險箱公司萬一因財力不穩而倒閉,就可能令租戶有損失;又假設箱內的財物遺失,保險條款若列明有上限,或無法提供財物相等的賠償額。
消費者委員會建議市民,租用任何保險箱前,謹記妥善保留按金收據,預留物品清單,並於每次開箱時更新資料,一旦出現問題,物品清單可作參考之用。
盈富保管箱表示,其合約條例的租費已包含財物損失保險,賠償額最高二萬元,但條款表明,如因騷亂、恐怖襲擊、自然災害或其他自然因素而起損失,其公司或保險都不會作出賠償,如租戶有特別需求,公司可協助加大保額,費用另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