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 寫實派作品記錄「活歷史」

時間:2025-07-31 05:02:00來源:大公报

  圖:青年藝術家祁子怡作品《夜景─樹林前的小屋》。\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張寶峰、實習記者陳佩琪報道:在參與首屆「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年度展覽的青年藝術家作品中,寫實主義構成了一個重要的板塊。這些作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情懷,凝視生活中的細節,並進行藝術化的重現,帶給人們具衝擊力的審美體驗。

  青年藝術家王子申這次以系列作品《樹》受到矚目。在這組作品中,創作始於樹幹與樹冠的交會處,逐漸向外擴散。使用分層蝕刻技術,放大鏡下以鋼針劃破銅板上的瀝青防腐層,經酸腐蝕後形成凹痕。通過控制腐蝕時間和劃痕粗細,既把控了大色調,也保證了畫面細節和層次的豐富性;製版過程較漫長,這種苦行式的創作方式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修煉。

  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院聘畫家張凌瑞帶來作品《蟻生之七》,其以單版分層壓印技法呈現密集蟻群,近觀可見形態、虛實、方向各異的螞蟻個體,遠觀則蟻群聚合為抽象人形輪廓。借螞蟻在文明縫隙中的生存韌性,隱喻人類社會結構的矛盾性,引導觀者審視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喚醒對萬物互聯本質的敬畏之心。

  《智能漁港建設者》描繪了蜑家人漁港的變化與前世今生,它是青年藝術家桂江於2023年在廣東陽江採風所創作。這件作品描繪了休漁季的漁港依然繁忙,工人在維修船隻。搖曳的漁船,三兩行人閒步,鹹腥的海風拂過,漁家文化迎面而來。這些老船長、老漁民是漁港開發歷史的見證者,是南海歷史文化的「活歷史」。

  系列作品《古箋新制》極具美感,創作者錢曉文的靈感來自明代湖州閔齊伋版《西廂記》彩色套印插圖,藝術家將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經歷與之連結,創作了這張以家鄉無錫小婁巷的古典園林「佚園」為主題的作品,融合了碑刻拓印、明式屏風等多種元素,希望借古推今,創作出具有個人語言的水印木刻作品。

  談及成為「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的受扶持者,倪政鵬表示,「這不僅是對個人創作的肯定,更是對新一代版畫人傳承與創新的呼喚。用手中的刀與版,刻下我們對時代的觀察、對生命的感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