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漁農美食嘉年華在旺角花墟公園舉辦,場內設逾370個攤位
政府着力發展本地漁農業。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透露,前日行政長官梁振英緊急「召見」,討論話題與準備《施政報告》的漁農政策有關。民建聯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表示,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設立漁農保險基金,支援受天災影響的業界人士。/大公報記者 何進昇 朱晉科 實習記者董一秀
漁業基金開發港產食材
高永文昨日在漁護署舉辦的「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致辭時表示,雖然香港是高密度發展的城市,但市民對本地漁農產品需求愈來愈大,全因對本地食物安全和品質有信心,政府過去數年推出多項漁農業發展政策,包括推出五億元的「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他稱考察過基金申請人的養殖場,已開始了新項目,例如養殖白花魚,日後提供魚和花膠等本地食材。他其後在嘉年華花了約逾千元購買多款本地農產品,包括龍躉、魚乾、烏頭、西洋菜、雞蛋、士多啤梨等。
高永文又透露,前一日為行政長官梁振英「召見」,討論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除了機密的內容之外,其餘話題都與漁農業有關。高永文其後會見記者時,問及特首有否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加大力度發展漁農業,他指政府近幾年已做了一些功夫,接下來希望與漁農業界和漁護署一起努力,利用好這幾年推出的政策,特別是漁業和農業兩個持續發展基金,推動本地漁農業發展。
何俊賢提設業界保險基金
何俊賢接受《大公報》查詢時說,較早前與特首會面時,有反映業界訴求。現時業界缺乏保障,在氣候變化環境下,農作物和漁獲失收導致損失慘重,以漁業為例,若因天氣等因素導致魚塘養魚大量死亡,營運者只能透過漁護署向社會福利署申請緊急援助基金,曾有營運者損失數以萬計,但只獲7000元補償。
他建議新一份《施政報告》設立漁農保險基金,可由政府斥資運作,或由業界每年供款,協助受氣候變化或天災影響的業界人士。
對於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設立後,有業界人士反映申請手續繁複,項目不容易獲批,何俊賢說,一直有就此事與高永文溝通,希望當局能夠簡化基金的申請手續,例如容許漁民以填寫申請表格的方式申請小額資助,以及協助他們撰寫計劃書,以申請較大額的資助等,「現在是時候檢討(基金的申請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