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全港中國國情知識大賽」團隊賽初賽昨日舉行,逾700位領隊老師及學生到場參與/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由香港教育局、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工聯會及未來之星同學會共同主辦的「全港中國國情知識大賽」,團隊賽初賽昨日舉行。本次大賽挑戰既深且廣,涵蓋中國歷史、地理、文化、藝術和時事等領域的國情知識,全港近二百隊大、中、小學隊伍龍爭虎鬥,全力爭奪各組首三名以晉身決賽。/大公報記者 楊州
第六屆「全港中國國情知識大賽」昨日於勞工子弟中學進行團隊賽初賽,比賽分為公開及工會組、大學組、中學組及小學組,206隊合共逾700位領隊老師及學生到場參與,其中大學組有13支參賽隊伍,中學組及小學組分別有108隊及64隊參賽隊伍,而公開及工會組有21隊參賽。每組首三名最佳成績的隊伍將會進入12月17日的決賽,競逐冠、亞、季軍及豐富獎金。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特意到場,為學生打氣。
吉祥物即場為學生打氣
江正銀表示,為增強學生們對國情知識及人類歷史文化的興趣,大賽首次融入「活潑元素」,包括設計一款大熊貓吉祥物,現場鼓勵參賽的學生,比賽還廣泛利用多媒體及新媒體推廣,吸引更多青年參與。他稱,學生隊伍較去年增加近三成,除了團隊賽,還有個人賽,截至18日已有2000人在網上報名並完成初賽。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的三位小五及小六學生,昨日全力以赴應戰。小五生顏樂漁表示,比賽前兩星期已閱讀大會指定參考書目《讀圖識中國》及《圖解香港手冊》,並與兩位隊員分工合作,平均分配題庫的600條題目,「在小息及放學後花一小時閱讀」。她稱,花了13分鐘完成比賽,但有幾條選擇題不會填,如戰國時代策士蘇秦的成語典故及哪一本經典是四書等,但她表示,有信心入決賽,覺得比賽有趣、有挑戰性,亦喜歡中國歷史。
聖公會榮真小學小六生劉嘉璇說:「媽咪親自帶我到比賽場地,佢都支持我參與此類比賽。她說賽前看了大會題庫及相關書目,如《中國歷史大事記》,平均每次三至四小時。她稱昨日比賽題目全部懂得,肯定能入決賽,亦好想奪冠,可以為學校爭光。
大專生:有責任知悉祖國史
中學組的反應也十分踴躍,首次參賽的民生書院派出兩隊參賽。中五生姚同學與數名熱愛中史的同學組隊,她稱用了約五分鐘完成比賽,有幾條問題是題庫沒有的,如「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香港第一個近代意義上的華人商會是什麼」,她於賽後上網查答案方知道答錯,正式答案分別是茅盾文學獎及中華會館。另一名隊員楊同學表示,藉比賽更了解香港歷史,如鴉片戰爭期間香港發生的「裕盛辦館毒麵包案」等,從香港角度看中英鴉片戰爭,獲益匪淺。
以奪冠為目標的恒生管理學院三年級生李明鍇,今年第一次組隊挑戰。他認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身為中國人,有責任知悉祖國過去的事跡,自己亦對中史有興趣,並稱比賽加深對香港殖民時期的歷史,如對華政策及背後目的等。他表示,有一兩條題目不確定是否答對,相信不影響進入決賽,並有信心能奪冠。服務業護衛工會吳小組表示,賽前隊長負責600條題目,兩名隊友則各200條,比賽僅用了約兩分鐘,初賽題目不難。
進入決賽名單將於11月28日刊於大賽網頁(http://cnc.wenwe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