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30生將赴巴爾幹了解「一帶一路」

時間:2016-11-09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邱麗鳴說,活動有助開拓國際視野。圖右為江澤鳴\大公報記者郭艷媚攝

  【大公報訊】記者郭艷媚報道:「一帶一路」推行三年,促進了本地青年與沿線國家青年的交流。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彭韻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佔全世界六成的人口,最重要是能達至政策、設施、貿易甚至文化的廣泛「溝通」。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形容,現在香港年輕人多強調自我,應該學會溝通合作,學會更包容地去看待問題。

  青年沿線發展空間大

  約30名香港大學生將於下月18日至27日,前往「一帶一路」沿線的巴爾幹半島三國交流訪問。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青春啟航.前進巴爾幹──未來之星『一帶一路』」講座,邀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兼未來之星同學會執行主席姜亞兵,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楊益,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彭韻僖,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等嘉賓與逾三百名學生現場交流,幫助同學了解「一帶一路」基本涵義及我國在當中建設取得之成就。

  姜亞兵在致辭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三年來我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今年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和公民教育委員會首次推出了「『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逾百份「一帶一路」交流申請中,批准了29個交流活動,有效促進香港青年與沿線青年之間的友誼。

  彭韻僖指出,「一帶一路」最重要是溝通,包括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和「民心相通」,對於香港年輕人將來的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她形容,現在香港年輕人常常以主觀的方式想問題,很少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希望年輕人去到別的國家交流,培養同理心,學會尊重、包容、負責任,做到「愛自己、愛家人、愛國家」。

  提升香港國際話語權

  楊益介紹道,「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是以政策、貿易、貨幣、基礎設施、人文等的交流合作。2013年9月至今,國家與3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合作協定金額已逾1.42萬億美元,而「一帶一路」建設,令香港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各類合作中,從而提升香港在區域乃至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亦有助香港年輕人實現自身新發展。

  關家明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高度概括的概念,「是一道中醫的處方,它告訴你這是固本培元,增強體質,有問題的地方都可以幫你醫治好,而香港是一個可以幫助中醫處方寫得更精準的一員」,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商業平台的能力,恰恰是「一帶一路」最需要的。他形容,現在香港的年輕人多強調自我,應該學會合作,學會更包容地去看待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