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州/揚州▉報道:對於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香港精神科醫學院表示歡迎,並補充要把精神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正規課程,同時完善識別系統,及早發現潛在自殺風險的學生。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昨日舉行記者會,引述研究數據顯示,自殺個案中有90%受精神疾病困擾,當中僅20%有精神科跟進服務。學院副院長(教育事務)陳國齡表示,自殺成因涉及家庭經歷、人生大事,精神疾病也是在這兩個因素催化,才有企圖自殺的行為。為了要減低公眾對精神病歧視態度,令患病學生更願意接受精神科服務,學院屬下公共關注委員會今年初推行「米青年精神健康大使計劃」,讓中學生參與精神健康推廣及與精神病復原人士互動。
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麥永接表示,米青年計劃分三部分,從中能夠讓同學對精神病學生多一分理解,減少其標籤效應。
就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建議優化「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陳國齡稱理想方案是由現時兩名精神科護士負責九間學校,增加至每間約500名學生的學校有一名護士,或者是職業治療師及心理學家。
另外,對於教育局回應自殺個案與教育制度無直接關係,精神科醫學院認為,過於競爭的學校氛圍會影響學生的精神健康,故提倡「快樂孩子約章」。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表示重視「快樂孩子約章」,如減少考試次數、功課可在校內完成,以及歡迎家長接送子女上下學等,令學生的空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