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樓市反彈勢逼政府再出招\資深測量師 邵志堯

時間:2016-09-29 03:15:26來源:大公網

  筆者兩個月前曾預言隨着REITs創新高,樓價便會跟着創新高,最近很多屋苑的成交已超越去年高位,預言應該會逐步實現,當樓價破頂再升的時候,政府便會承受莫大的壓力,因為社會瀰漫一股以打擊他們認為樓價已失控的氣氛,新一輪的調控措施必然出現。最快的措施一定是繞過立法會,通過金管局是最容易的途徑,提高首期和壓力測試是最容易做的事。

  現時是樓價700萬元以下物業只能按六成、700至1000萬元按五成、和1000萬以上按四成;壓力測試是假設利息上升三個百分點。筆者預計會各減一成,即700萬元以下只能按五成、700至1000萬元承按四成和1000萬以上只能按三成,壓力測試則會再增加一到兩個百分點。

  買樓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若預測成真,購買700萬元的物業,連同稅費雜項要付400萬元,這個是自住物業的安排,若果是買來投資收租,可能更要500萬元;投資物業最大的好處原應是四兩撥千斤的槓桿方式進行,然在嚴限借貸按揭成數下,槓桿的威力便大打折扣,甚或可說已「被廢武功」。

  若果金管局出手也不能壓抑升勢,政府便會打立法會主意,增加稅款或新增稅項及持有物業的年限,務求買入的成本上升,令樓市冷卻,以過往經驗這些措施只能收一時之效果,只會令成交銳減,並不能真正的控制樓價,因為樓價上升的原因並不在炒家或買家非理性地,用超高成本是下錯藥。

  樓價上升的原因是港元和美元掛鈎,在美元中長期貶值的趨勢下,港元已逐漸冥幣化,只要把港元和美元脫鈎一途才能重奪貨幣政策的話語權,試問在這個政治氛圍誰人有些勇氣去改之,況且和美元掛鈎的期間,香港也享受了它的好處及帶來了繁榮,所以只能繼續維持,樓價高企死結不能解開。

  一些人手持資金本來想投資物業收租的話,可能會轉向投資RElTs,RElTs會把租金九成收入分派給單位持有人,持有RElTs的人和持有物業無異,反過來它的成本較低,因為不需付高昂稅費;另外沒有限售期,可以今天上午買、下午賣掉異常靈活,而隨着按揭成數越來越低,其槓桿的成效和拿RElTs去做股票融資一樣,RElTs一般情況下也能融資五成,即可斥400萬元,以槓桿買入價值600萬元的RElTs,和買樓相若,筆者預期REITs將會成為替代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