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象尼德蘭/尋找揚.凡.艾克\王 加

時間:2025-08-19 05:02:11來源:大公报

  圖:揚.凡.艾克廣場。\作者供圖

  提到「弗拉芒原始派」(Flemish Primitives)的開山鼻祖揚.凡.艾克(Jan van Eyck),很多人會本能地想起他和哥哥休伯特所留下的不朽名作《根特祭壇畫》。這組收藏於根特市聖巴夫教堂的傳世經典如今仍在接受世人絡繹不絕的「朝聖」。可實際上,揚.凡.艾克在根特市留下的痕跡並不多,他的主場是幾十公里外的布魯日。

  重返布魯日,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尋找這位「弗拉芒原始派」巨匠曾經生活的痕跡。一四四一年,揚.凡.艾克在布魯日去世,距今已經五百八十四年。即便整體保存尚好的布魯日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但這座古城在漫長的歲月中也歷經了諸多風雨。一位去世五個多世紀的繪畫大師,究竟還能留有多少曾經存在過的印跡?

  去年一日遊頗為匆忙,連布魯日老城區都沒逛。既然試圖尋找揚.凡.艾克的足跡,自然從老城開啟。距離酒店不遠處便是著名的聖血教堂(Heilig-Bloedbasiliek),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存放着是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所帶回的沾有耶穌基督鮮血的一塊亞麻布。在聖血教堂的斜對面有一家皇冠假日連鎖酒店(Crowne Plaza),本身毫無特別之處,但酒店所在位置頗有來頭─是建在曾經布魯日最重要的聖多納蒂安教堂(Sint-Donaaskathedraal)遺址上的。聖多納蒂安是布魯日城的守護神,揚.凡.艾克曾在城內最重要的格羅寧格博物館(Groeninge Museum)所收藏的《聖母與教士喬瑞斯.凡.德.佩勒》中描繪過他的形象。當揚.凡.艾克去世後,他被安葬在聖多納蒂安教堂內。遺憾的是,一七九九年,入侵布魯日的拿破侖法國軍隊將教堂摧毀,長眠在此的揚.凡.艾克之墓也從此不知所終,唯有教堂部分地基尚存。時至今日,遊客仍可通過皇冠假日酒店到地下參觀教堂的地基遺址,但想拜謁大師已無可能了。

  沿着聖多納蒂安教堂遺址往東北方走,不遠處便是揚.凡.艾克廣場。這也是布魯日城能在地圖上找到的唯一和揚.凡.艾克相關的痕跡。廣場緊挨河道,中央石頭基座上豎立着十九世紀布魯日雕塑家亨德里克.皮克利於一八七八年為揚.凡.艾克塑造的銅像。雕塑中的揚.凡.艾克頭戴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其親筆《男子肖像》中的同款頭巾,左手拿着祭壇畫的畫板,右手執筆眺望遠方。結合其銅像背對着狹長河道的位置,給人一種深遠之感。如今,廣場周圍都是咖啡館和餐廳,遊客們在河邊拍照後坐在他銅像下的石台上休憩,至於這位布魯日城曾經最耀眼的繪畫巨匠,似乎已無人問津。圍着雕像四周找角度一頓拍的,僅我一人。

  沿着揚.凡.艾克廣場再往北走,開始步入安靜的聖吉爾斯(Sint-Gillis)區,就和遊客區漸行漸遠了。這個區域主要圍繞着宏偉的聖吉爾斯教堂(Sint-Gilliskerk)建立,是布魯日城一個歷史悠久的靜謐區域。從十五世紀開始,由於許多當時著名的藝術家如揚.凡.艾克、漢斯.梅姆林(Hans Memling)、彼得.普布斯(Pieter Pourbus)等人均居住在此,因此成為了當時著名的藝術家區(很像十九世紀巴黎的蒙馬特)。揚.凡.艾克自十五世紀三十年代初搬到布魯日直至一四四一年去世,在他位於Gouden Handstraat 6號的故居住了十餘年。如今這棟黃紅磚拼接而成的宅子,看程度應該是翻修重建過的。和梅姆林的故居外設有銅牌不同,揚.凡.艾克的故居外牆上毫無任何標記,看起來就是普通的民居,若非從網上做過功課根本找不到這裏。想近六個世紀前的北方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區域是那樣星光熠熠,如今街巷中空無一人,當真是物是人非了。

  轉身離開揚.凡.艾克故居所處的窄街,又抬頭看了一眼街名。「Gouden Handstraat」,我憑藉連蒙帶猜的荷蘭語似乎讀出了它的潛台詞。上網一查,果不其然──「金手大街」。猜測這街名是後人給取的,用他身上確是實至名歸。

  在布魯日尋找揚.凡.艾克,更像是在印證一個歷史悠久的傳說。故居被推倒重建、銅像為後人所立、長眠的教堂蕩然無存……能提醒世人他在古城布魯日曾經如日中天的證明,唯有格羅寧格博物館所藏的兩幅真跡:《聖母與教士喬瑞斯.凡.德.佩勒》和《瑪格麗塔.凡.艾克肖像》。最終,無論一位藝術巨匠曾多麼不可一世,還得靠流傳有序的藝術品來「驗明正身」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