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家科技部、財政部隨即宣布,讓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獲批項目的經費將跨境撥付到港。這個重大的消息,如同一支強心針,令香港社會、創科界、市民感到十分振奮。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乘着國家大力支持的東風,特區政府必須把握這個機遇,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對國家、對香港都是一件值得做、盡快做的大事。筆者一直倡議香港企業可以受惠於內地政策,亦在剛過去的全國「兩會」期間,提出大灣區內實現兩地「人通、錢通、政策通」的建議,以增加區內資金、人才的流動性和靈活性。這些積極的建議,得到有關方面的回應,實在很鼓舞。
香港匯聚很多出色的中外科研人才,大專院校亦有不少屢獲殊榮的科研成果,這是香港在發展創科產業的突出優勢。透過政策、資助等方式,鼓勵香港院校與內地企業合作,將兩者人才及資金的優勢互補,就可以達至雙贏的效果。
筆者希望有關計劃可以惠及香港企業,營造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氛圍。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運用到下游產業亦是重要的題目。除了鼓勵企業積極在科研方面投放資源,更可結合香港人靈活的商業頭腦和市場觸覺,實實在在應用這些科研產品,甚至研發出影響世界的中國商品。
習近平主席指出,香港科技界是一支重要力量,足見對其整體水準與歷史貢獻的肯定。在國家政策支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下,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力量,香港發展成為一流國際創科中心,可為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改善注入強大的動力和活力,成為國家邁向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
筆者認為,在全球日趨激烈的科技人才爭奪戰之中,香港絕不能怠慢。隨着大灣區規劃即將出台,香港迎來更廣闊的機遇,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更主動積極回應國家的支持,融會人通、錢通、政策通,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