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月22日訊(記者 邵淑芬)國際研究機構Demographia發表最新一期《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調查顯示,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樓價對比收入比率由對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升至19.4倍,創調查數字新高,亦意味着香港市民要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到樓。專家指,低息環境持續、求過於供及建築成本上漲的情況下,料本港樓價繼續高企,難以回落。
香港樓價於過去15年急速上升,正好反映於樓價對比收入比率上。Demographia引述中文大學的調查指,本港2002年時的樓價對比收入比率不過4.6倍,但去年已急升至19.4倍。誠然,香港樓價已與市民收入大大脫節,其難以負擔的情況亦遠遠拋離其他地區。如與排第二及第三位的悉尼及溫哥華,樓價對比收入比率亦不過12.9倍及12.6倍。
報告是次調查了9個國家和地區,合共293個城市而得出的結果。十大最難負擔城市中,美國佔了6席,澳洲兩席,加拿大及中國香港各佔一席。雖然十大最難負擔的城市中,美國佔愈半,但美國亦是擁有最多樓市處於可負擔水平的城市,國家整體的中位數倍數為3.7倍。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表示,本港目前樓宇供應不足兩萬個,加上本港市民收入分配不均,導致有人買不起樓。他指,這個情況並不健康,建議政府推出特殊政策,協助普通市民買樓置業。他續稱,本港的人均生產總值以並不差,只是本港市民無法負擔,若政府降低地價,相信有助市民置業。他又建議,政府將供私人發展商投標的一半土地,預留作首置上車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