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企納稅十強榜 騰訊年繳592億居冠

時間:2025-09-21 05:02:22來源:大公报

  圖:騰訊蟬聯深圳納稅十強企業榜首。圖為7月27日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騰訊工作人員(左)向參觀者展示產品。\新華社

  2024年深圳納稅十強企業榜單近日揭曉,騰訊以592億元(人民幣,下同)納稅額蟬聯榜首。這份榜單不僅折射出深圳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態勢,更揭示了這座創新之城在數字經濟與高端製造領域雙輪驅動下的城市產業升級:前者持續引領深圳經濟發展,後者的爆發式增長正加速重塑全球產業版圖。

  透過納稅數據背後的產業圖譜,可以清晰看到深圳正構建起具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當騰訊的金融科技、比亞迪面向全球的高端製造、華為的科研形成合力,深圳有望在全球產業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深圳方案」。\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2024年,騰訊以近600億元的納稅額領跑全城,其背後是深圳數字經濟生態的蓬勃發展。作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源地之一,深圳已形成以騰訊為龍頭,涵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的完整數字產業鏈。2023年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30%,這一比例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低納稅高投入 展對科企戰略包容

  騰訊的納稅貢獻不僅體現在規模效應,更在於其生態輻射能力。通過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平台,騰訊構建起連接超12億用戶的數字生態,帶動上下游數千家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其金融科技板塊的納稅額佔比達35%,反映出深圳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等前沿領域的先發優勢。與此同時,華為雖以150億元納稅額位居第七,但其研發投入佔比達25%,5G專利數量全球第一,這種「低納稅高投入」的模式,恰恰印證了深圳對硬科技企業的戰略包容性。

  平安集團作為綜合金融巨頭,以273億元納稅額穩居第四。其「金融+科技」的雙輪驅動戰略,將保險、銀行、投資等傳統業務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創造出年處理交易規模超百萬億元的智能金融平台。

  比亞迪以228億元納稅額躍居第五,其爆發式增長標誌着深圳製造業向高端化轉型的突破。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比亞迪在深圳布局了全球研發中心和八大生產基地,形成涵蓋電池、電機、電控、整車製造的完整產業鏈。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93.53萬輛,佔全國總量23%,連續兩年問鼎全國汽車產量第一城。該行業2023年帶動上下游產業納稅總額突破800億元。

  智造生態已成熟 傳統巨頭煥新機

  這種集群效應在工業富聯身上同樣顯著。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商,工業富聯在深圳打造了「燈塔工廠」集群,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連接超2000家供應商,實現生產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其34億元的納稅額背後,是深圳智能製造生態的成熟─從芯片設計到精密製造,從5G應用到工業軟件,深圳已構建起年產值超2萬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華潤、招商、萬科等傳統行業巨頭,則通過數字化轉型煥發新機。華潤集團在深圳布局了12個智慧能源項目,年減排二氧化碳超200萬噸;招商局集團依託前海自貿區,打造了全球領先的物流科技平台,通關效率提升60%;萬科集團將BIM技術應用於城市建設,推動建築產業工業化轉型。這些變革不僅提升了企業效益,更創造了新的稅收增長點。

  深圳正以納稅十強企業為標桿,加速構建「數字經濟+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