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香」這個名字,聽着很有意境,像武俠小說裏深藏不露的高手;看起來卻非常不起眼,個頭小、葉子扁圓,就算丟在腳邊草叢裏,也未必能區分開。當然,這都不是它的主戰場,只要進了西餐的廚房,請出它,整盤菜立刻好似點醒夢中人,瞬間「哇塞」起來。
百里香(thyme)到底是個什麼角色呢?聞起來有點檸檬的清新,又帶着松木的沉穩,咬下去還有一絲微苦。這種味道不會搶戲,但就是有本事把整道菜的層次感拉起來。說白了,氣質清新又百搭的,都可稱之為「萬人迷」。尤其在地中海一帶,比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絕對搶手,從烤肉到燉菜,從意麵到披薩,當地人不止把它當調料,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陽光充足雨水少,別的植物不好活,卻剛好成就了百里香。誰家後院裏都種上幾排,隨手一掐就扔鍋裏,彷彿下意識的習慣動作。
追溯歷史,百里香能算作「老戲骨」。古埃及人用它防腐,到了古希臘,則成了香薰,中世紀騎士們出征前,姑娘會送出百里香,象徵勇氣;等到文藝復興,大家的生活更講究,百里香也成了菜中常客,直到如今,在地球的東西南北,跟誰都聊得來,又從不喧賓奪主。
吃起來,作為香料的它着實值得「一頓猛誇」。不像迷迭香那麼烈,也不似牛至那麼野,嚼上去精緻細膩,帶着懂你的默契,香味慢慢滲進食材,讓人吃的時候忍不住一直回味。不然怎麼會成為普羅旺斯燉菜的隱藏主角?跟番茄、橄欖等食材擠在一鍋裏,卻能從頭到尾,把它們安排得明明白白。而最實用的,大概還是跟肉類同榮辱、共進退,尤其是羊肉,百里香的魔法蓋住了膻,才能從倔強中演化出一陣清爽,優雅地轉折,抬眼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