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政策建言/突出公共導向 從「擇贏家」到「建賽道」

時間:2025-09-21 05:02:25來源:大公报

  從深圳納稅「十強」名單可以看出,當中既有騰訊、華為等民營科技巨頭,也有華潤、招商等央企,還有深投控這樣的國有資本運營平台。這種「民企+央企+國企」的多元主體格局,對深圳的資源配置效率、創新生態構建也產生獨特的作用。

  「央企和國企主要在大型基礎設施、金融服務、科研平台、公共服務等領域提供支撐,民企則在高科技、新興製造等領域快速突破,形成從基礎研究到中試孵化再到市場化應用的閉環式創新鏈條。」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分析,未來,要進一步推動數據、技術、人才等要素在國有與民營企業間自由流動,打破行政壁壘與所有制歧視,鼓勵民企與央企、國企在項目層面開展股權合作,推動「資本+技術+市場」的深度融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與市場響應速度。

  深圳納稅「十強」企業多集中在數字經濟、高端製造領域,與政策導向高度契合。余凌曲建議,未來政策導向更應聚焦「市場失靈」,而非「扭曲市場」,比如,新能源產業除了直接的經濟收益外,還對環境帶來正面影響。他認為,未來產業政策一方面應更加突出公共屬性,政策重心從「擇贏家」轉向「建賽道」,比如可以重點支持突破行業通用底層技術的企業,另一方面應更加突出「全鏈條」,特別是對消費領域進行激勵,讓消費者選擇優秀產品、優秀企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