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 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資本市場的信號意義在於兩大方面:一是為周期股行情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二是進一步確認了戰略新興產業未來幾年在經濟增長中的主導性地位。對投資者而言,2018年需要做到兩手抓:一手大膽布局存在預期差的周期性行業,一手重點配置戰略新興行業相關的領軍標的。
「3、5、8」概括精髓
可以用「3、5、8」三個數字來概括本次中央經濟工作的精髓。其中「3」是指三大攻堅戰,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5」是指五個方面的政策協同,即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發揮更大作用的結構性政策、解決社會矛盾的社會政策以及更大力度的開放政策。而「8」是指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做好的八項工作。在「3、5、8」中,「3」是核心,是綱領,後面的「5」和「8」都是為這個「3」服務的,是實現「3」的方法與手段。一定要重視這「三大攻堅戰」,這是十九大以後,中央提出的未來三年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役,是必須完成的硬性目標。三大攻堅戰中的兩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與「污染防治」都將在客觀上為周期品價格提供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只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戰略目標在,周期企業的槓桿就加不起來,產能就擴不起來。什麼是中國經濟的重大風險?中國經濟的重大風險主要體現在經濟的槓桿率過高。防範重大風險,一定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一攻堅戰在進行中,周期品行業的負債率就需要保持平穩甚至趨勢性下降。這就意味着以往「周期品漲價─企業盈利大幅上升─擴大再生產投資─產能迅速擴大─負債率上升─周期品價格暴跌─企業破產風險增加─銀行壞帳風險增加─宏觀經濟不穩定性上升」這一邏輯就不會再重演。取而代之的是「周期品漲價─企業盈利大幅上升─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產能保持穩定─周期品價格保持穩定─銀行資產質量改善」。在這樣的循環下,周期股的股價將獲得堅實支撐。
只要「污染防治」的戰略目標在,周期品行業的進入壁壘就被大幅度提升,周期行業的產能也很難擴張。將「污染防治」作為戰略目標,同樣是對過去多年發展方式的重大糾偏。眾所周知,過去中國為了避免國際戰略上的困境,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選擇了迅速做大中國經濟規模的發展方式。在這一過程中,GDP增速被放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經濟增長追求「又快又好」(雖然在201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把「又快又好」改成了「又好又快」,但「快」依然是經濟增長中的核心要求之一)。在這個過程中,環保標準被有意無意地降低了。在這樣的狀況下,大量高環保成本、低生產成本、低品質的非規範產能不斷進入市場,也對周期產品的價格構成了很強的壓制,助長了周期品價格的大幅起落。但這種狀況已經發生改變了: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原先高速增長發展階段也開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次會議說得很明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在這個根本要求下,經濟增長對於污染的容忍度大幅度降低,以往不斷湧入周期行業的小供給將被掐斷。實際上,從2016年以來大幅度整治「地條鋼」等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環保嚴標準,結合需求平穩,總的鋼鐵產能供給也能夠迅速平穩下來。
確認戰略新興產業主導地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第二個投資信號就是進一步確認戰略新興產業在今後幾年經濟發展中的主導性地位。在追求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傳統產業增速被限制住了,但經濟總量依然要保持一定增長,每年6%以上的增速任務放在那裏,那這要如何實現呢?關鍵就要依靠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會議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中的第一項「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提出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而這個「立」就是指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際上,近年來,資本市場已經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從上市公司的成分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公司佔比越來越多了。如以創業板為例,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93%,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佔比70%以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板塊特色初步形成。2017年前三季度,創業板419家戰略新興產業公司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達36.11%,居各板塊之首。
各細分行業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增幅表現突出,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95.38%、49.79%、44.89%、33.65%。隨着2017年中小市值公司估值的回落,行業處於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領軍中小型公司將獲得不錯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