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韓國民眾22日在首爾高舉「主權與和平」的標語,抗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美聯社
韓國總統李在明24日結束為期兩天的訪日行程,啟程前往華盛頓特區,將於當地時間25日首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首腦會談。韓媒指,李在明將面臨關鍵的外交政策考驗,核心議題將涉及關稅和安全問題。美方或要求韓國拿出關稅協議中對美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具體計劃。另外,李在明打破慣例先訪日、再訪美,也有向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如何與特朗普打交道「取經」之意。
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24日說,即將舉行的美韓首腦會談將重點討論穩定雙邊經貿關係、推動美韓同盟現代化以及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李在明訪日期間,韓國外交部長官趙顯已提前赴美,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商討兩國元首會晤涉及的議題。
或涉駐韓美軍重新部署
據韓聯社報道,特朗普正推動與韓國的聯盟「現代化」,這一過程可能涉及韓國增加國防開支,以及對駐韓美軍進行重新部署。兩國領導人還預計將敲定此前達成的貿易協議的細節。
《華盛頓郵報》指,特朗普已將振興美國造船業作為優先事項,試圖縮小與中國在造船業方面的差距。自連任以來,特朗普多次提出與韓國合作的可能性。韓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造船國。因此,首爾將造船業作為其與特朗普打交道的唯一籌碼。
美國與韓國7月30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美方將包括汽車在內的韓國進口商品關稅稅率降至15%,韓方則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其中1500億美元用於造船業合作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項目,其餘2000億美元協調為半導體、核電站、充電電池、生物等對美投資基金。但是,就20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基金,韓美一直存在分歧。
韓國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LG集團會長具光模等韓國商界領袖也於24日啟程前往華盛頓,韓國民眾關注這些企業是否會披露擴大對美投資的計劃。韓國國內輿論認為,韓方在貿易協議上作出過多讓步,將蒙受不小損失。
先訪日向石破茂取經
韓國總統就任後通常首先訪問美國,並同美國總統會晤。此次李在明先訪日、再訪美的安排與以往不同。日本輿論認為,李在明打破慣例先訪日本,明顯反映出他對日本的重視。
李在明和日本首相石破茂23日會談後發表聯合新聞公報,這是兩國首腦時隔17年來首次以聯合文件的形式公布會談成果。根據聯合新聞公報,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穩步推進雙邊關係。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石破茂表示將整體繼承包括1998年《日韓共同宣言》在內的日本歷代內閣立場。雙方在加強領導人交流、產業領域拓展合作和應對共同挑戰、人文交流等方面達成一系列共識。兩國領導人還就地區問題和國際合作等進行了討論。
魏聖洛24日表示,此次會談標誌着韓日「穿梭外交」提前恢復,並具有落實和強化美日韓合作的意義。據魏聖洛介紹,包括會談和晚宴在內,韓日首腦共對話約3個半小時,其中小範圍會談原定20分鐘,但實際持續約1小時。他透露,小範圍會談中有相當長時間用於討論對美關係及關稅協商等議題,石破茂首相還分享了日美首腦會談的經驗和體會。
歷史問題仍為不確定因素
在野時期,李在明長期以「反日」形象示人,曾多次就歷史認識等問題批評日本。但就任韓國總統後,其對日態度有所轉變。本月19日,李在明在韓國首爾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時說,日本對韓國很重要,韓國也能對日本有益。雙方之間最大的難題是歷史問題,但不能糾結於此。
對於上任前後的反差,李在明解釋說,在野時自己確實需要對日鬥爭,但如今作為執政黨,就必須承擔責任,展現包容力。他還說,歷史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情感上的問題,所以真誠地向受害者給予安慰很重要。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歷史問題仍舊是日韓關係發展的一大不確定因素。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大西廣表示,隨着日本極右翼保守派的參政黨崛起,日本的排外主義正在升溫。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未來在歷史問題上是否會積極回應韓方關切,前景依舊模糊。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