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時代/楊培根

時間:2017-10-28 03:15:36來源:大公網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還宣示,今後中國將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中國已經為世界經濟做出30%貢獻的時候,前進的號角同時吹響,世界迎來新時代的呼喚。中國準備在「兩個一百年」的征程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互利共贏。更多的驚奇、羨慕和欽佩,將隨着中國的發展而湧現。

破除「歷史終結論」的迷信

  三十多年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取得國際上有目共睹的成就,尤其是近幾年屢屢創造的中國奇跡,更讓各國刮目相看。但是,中國既不自滿、也不懈怠,秉承「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和「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實事求是,中國為自己正確定位,承認國家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1982年9月,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時總結歷史經驗,宣布「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從此進入由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馬上即面對着政治經濟創新毫無經驗可學及沒有先例可循的挑戰。那時,中國正是站在路況複雜的十字路口,每跨一步都是關鍵,改革之路充滿艱辛和挑戰。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前蘇聯、東歐和拉美地區掀起一股經濟轉型大潮,擁抱的是西方世界鼓吹的自由化、市場化和私有化模式。唯獨中國堅持「摸着石頭過河」,要走自己的路來進行經濟轉型。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着蘇聯和東歐十四個共產政權的解體,以及其他國家轉型失敗,飽受譏諷貶謫的中國「特色」不但沒有造成社會動亂,還年年創造經濟奇跡、改善民生,引領世界。並以「北京共識」更勝「華盛頓共識」的績效,破除了「歷史終結論」的迷信,樹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豐碑。

  痴迷西方式自由民主的人士,應該認真學習這段歷史。「北京共識」和「華盛頓共識」的「較量」,正是西方民主和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峰對決。從中可以看到,在自由民主的美名下發生的國不國、家不家的人間悲劇。也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能夠認真踏實地提高國力、改善民生。

  真正有社會正義感的公民都可以捫心自問:在自己的幸福天平上,個人訴求與維持社會安定、國泰民富相比,孰為重要?如果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真的一念之差採用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而導致國家崩潰的噩運,動亂中還能有民主自由嗎?中國是一個大國,一旦成為動亂之源,將是世界的災難。除非別有居心,否則,有正確歷史觀的人都希望曾經是「東亞病夫」的中國強大,而不是衰弱。歷史已經證明,強大的中國,已經在經濟上惠利各國,也能夠為世界擔負更大的責任和義務。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我們很慶幸中國走對了自己的路。這條方向不變的改革開放之路,是國家領導人對本國社會情況的洞察、對發展前途的前瞻和頂住壓力的毅力果敢。這個世界應該謝謝他們,他們不但「救了」中國,也救了世界。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建國、治國之路,坎坎坷坷,成就得來不易。所以,中國展現的自力更生、積極創新、永不畏難、永不退縮的精神、態度和決心,以及從挫折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能「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國情有別,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治國理念和國家治理模式。美國日籍學者福山根據二十世紀蘇聯和東歐共產國家的變色,繼而提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最後一種政治形式」和「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標誌着「歷史的終結」。但是,相對美英德法等國民主制度暴露的國家治理問題,福山很有勇氣地認可當代中國政府在「經濟增長、降低貧困、提供基本的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得極好」。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民主國家的疲態畢露,中國奇跡般的崛起和強大,在在說明這個文化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文明古國,確實在「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歷史將證實: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時代。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