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經濟取得重大成就有目共睹,當前經濟繼續保持中高增長,發展質量與效益不斷提升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昨日在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表明在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再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強國路線圖有助提振信心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同時,報告更勾畫出中國強國路線圖,約在二○五○年,實現現代化強國,振奮人心之餘,也向全球釋出信心,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事實上,中國愈是強大起來,愈是有利全球經濟發展。
過去五年,中國經濟取得重大成就有目共睹。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創新驅動發展策略下,除了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之外,經濟結構也不斷優化,從偏重於投資與出口轉向更多依賴消費與服務業拉動經濟增長。
將提升世界經濟增長貢獻
當前經濟繼續保持中高增長,發展質量與效益不斷提升,生產總值由五十四萬億元增加至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對全球經濟貢獻率超逾百分之三十。隨着中國富強起來,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對增長貢獻率將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供給側改革與農業現代化正在穩步深入推進,而城鎮化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加上「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實現二○二○年較二○一○年GDP翻一番目標可期,屆時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跨越中產收入陷阱。
結構改革為全球提供借鑑
根據十九大報告,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綜合分析國際形勢與國內發展條件,從二○二○年到本世紀中可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階段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時候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第二階段從二○三五年至本世紀中葉,即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階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另外,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發展,中國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釋放更多新增動能。換言之,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可為各國提供借鑑,有助全球推動改革進程,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