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為何引發爭議?後廚直播又憑何火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首要原因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關注。預製菜雖然便利,但消費者對其品質、健康和新鮮度往往存疑,尤其在中高端餐飲中,預製菜被認為「降低了餐飲體驗的價值感」。在「吃得放心」成為消費主流的今天,消費者希望了解食材來源、加工過程等信息,後廚直播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直播形式讓餐飲過程變得直觀、生動,消費者能看到製作過程中的「煙火氣」,加上短視頻平台和社交媒體助推熱度,進一步放大了傳播效果,也讓越來越多餐飲商家加入這一趨勢,從而形成熱潮。林江指出,這也反映出餐飲行業的競爭白熱化。市場的激烈競爭讓信任和情感連接成為重要的競爭力,直播後廚不僅展示了「真實」,還傳遞了商家的誠意與自信,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商家可建立健康品牌形象
林江指出,對於整個行業發展來說,後廚直播能夠幫助商家建立更健康的品牌形象,特別是在中高端餐飲市場,增強消費者對餐飲品牌的信任;其次,有助於促進行業「透明化」發展,使其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和衞生管理,推動行業標準提升。對於中小型餐飲品牌而言,後廚直播還是一種低成本營銷的好方式。
當然,一些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林江強調,一方面,過度透明可能引發誤解,譬如一些合理的工業化加工也可能被誤認為「偷工減料」,甚至引發輿論危機;另一方面,這也需要商家在後廚管理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增加運營成本,對長期暴露在鏡頭下的工作人員,也可能增加其心理壓力和工作難度。並且,這一形式也未必適合所有餐飲模式,「對於部分快餐、連鎖品牌來說,預製菜或流水線式生產是核心模式,後廚直播反而可能暴露工業化的一面,與消費者期待產生背離。」\大公報記者李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