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之8/破育種「卡脖子」 內蒙古「羊」名海外

時間:2025-09-25 05:02:36來源:大公报

  左圖:每到享用內蒙古羊肉,學子們都會點讚其質優味美。\大公報實習記者鍾雨莙攝 右圖:學子們參訪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對活力十足的羊隻、寬敞的羊舍、乾淨的環境、標準化的養殖驚嘆連連。

  「內蒙古的羊肉真好吃,一口咬下滿嘴香!」自「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活動啟動以來,每到享用內蒙古羊肉,學子們都會誇讚其質優味美。

  8月16日,參加「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蒙港學子走進總部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的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一隻羊如何從細胞成為餐桌美食的全歷程,不僅深切感受到內蒙古種業強「芯」工程給傳統羊產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和蓬勃生機,同時更探尋到了內蒙古羊肉的美味密碼:「先進的育種、優越的自然資源,再加上牧民用心有愛的養殖。」\大公報實習記者 林文烯、梁宇生、鍾雨莙

  作為內蒙古重要的肉羊產業基地,四子王旗加快推進畜牧業科技創新建設,實現農牧民穩定增收和草原生態有效恢復,傾力打造「種業之都」。內蒙古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國家農業農村部補短板型國家種業陣型企業、農牧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首批肉羊核心育種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已擁有杜泊、薩福克、杜蒙等8個品種的種羊。其中,杜泊、薩福克羊經過南非、澳洲國際血統中心鑒定,全部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登記、消毒,從專門通道進入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寬敞的羊舍、乾淨的環境、標準化的養殖,還有活力十足的羊隻,都讓學子們連連驚嘆。「這和想像中的養殖有天壤之別。」

  產學研合作 完善育種體系

  據賽諾種羊副總經理黃建林介紹,公司現有6000餘隻核心群種羊,年產各類商品群種羊5萬隻,憑藉優良品質打開了廣闊市場。「一隻供體羊18個月能產生40至60隻後代,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這一突破源於賽諾技術團隊攻克的OPU-IVF-ET(活體採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關鍵技術。」黃建林表示,通過自主研究與產學研合作,賽諾建立了完善的BLUP(最佳線性無偏預測育種)體系,並將育種體系和試管羊生產核心技術產業化推廣,還參與制定了國家行業和地方技術標準。

  在四子王旗的杜蒙肉羊科技園區,續建的2108平方米種羊胚胎生物工程中心包含胚胎生物工程實驗室、採卵採胚室等多個功能區域,這裏正成為綿羊高效體外胚胎生產技術體系的「誕生地」。公司還與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大學等多所高校科研單位建立長期合作,組建起強大的科研團隊。近三年,公司主持和承擔國家、省部級科技項目8項,獲得專利15個、科技成果4項,用實打實的創新成果破解育種領域的「卡脖子」難題。

  「2022年9月,歷經18年的科研攻關,杜蒙羊通過農業農村部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品種審定,並入選當年內蒙古自治區10大科技進展之一。」黃建林告訴大家,這套活體採卵與工廠化生產技術的革新,終結了國外種源壟斷,填補了我國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專用肉羊品種的空白,使每隻基礎母羊增收200元左右,真正成為農牧民的「致富密碼」。

  優質羊肉將銷往迪拜

  賽諾以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為依託,以肉羊育種、繁殖技術為核心,通過「企業+科技服務站+農牧民」的合作模式,發展種羊育種、種羊擴繁和雜交肉羊生產三大聯合體。通過賽諾三步升級產業模式,從種羊生產到肉羊養殖,前端提供種羊、相關技術,中端做技術賦能,後端為農牧民提供保價回收,確保牧民基本上「沒有市場風險」。

  賽諾培育的杜蒙母羊繁殖率達150%,薩杜蒙三元雜交羔羊120天就能長到120斤,單隻母羊淨利潤達1800元。目前,賽諾模式已推廣至全國22個省市,年培訓農牧民1萬餘人,杜蒙羊等優質種羊的推廣還帶動了近5000戶農牧民增收。黃建林亦表示,目前公司正與迪拜的客戶洽談合作,正準備把當地的羊肉銷往國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