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指,港人的投資習慣亟待改善\大公報記者吳涵宇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香港投資者教育中心昨日發布《零售投資者調查》結果,指股票及外匯為最多港人持有的金融產品,但九成散戶在投資行為上依賴「道聽途說」,缺乏足夠調研,有逾三成投資者曾選擇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籲投資者制定長期理財計劃,理性投資。
兩成四花數小時即出擊
根據香港投資者教育中心昨日發布的調查結果發現,股票最受本港散戶投資者歡迎,過去一年內曾持有或交易股票產品的受訪者達48%,而外匯及基金則分別為27%及14%。不過,散戶在做出投資決定前,容易受到身邊的親友意見影響,僅35%受訪者會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而願意研讀招股書及或投資文件的受訪者更不足10%。
至於承認曾作出錯誤投資選擇的受訪者中,有43%認為自己所投資的產品對其現金流產生了不利影響,有23%受訪者表示涉及風險太大,另有23%受訪者坦言產品與起初了解的有所出入。李博衛表示,作出錯誤投資決定的主要原因是準備不足,約10%的受訪者甚至在投資前不做任何功課,而在有所準備的受訪者中,有24%只花數小時突擊,另有37%則會用上幾天來進行研究。
他續稱,儘管事前了解和研究不足,但卻並未影響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的預期過分樂觀。受訪投資者平均期望能賺取17%的投資年回報率,近半受訪者期望獲得10%至20%的年回報率,接近三分一受訪者更期望有高達20%或以上的年回報率。
宜訂長期理財計劃
李博衛又指出,本港散戶尤其是年輕人多數會追求快速的投資回報,目光不夠長遠,又過於進取,在調研不足的情況下,對回報率會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建議散戶改善投資觀念,制定詳細的理財規劃,並在作出投資決定前,充分了解產品特點及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