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昨日嘉許179個學員,並表彰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右圖:中華文化嘉年華連日在大館舉行,讓公眾親身參與並感受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大公報訊】記者黃知行報道:「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昨日在中環大館舉行嘉許禮,嘉許完成培訓的179個學員,其中十名學生更成為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出席典禮並致辭表示,當局會以創新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促進民心相通;「另一方面我們積極通過宣傳和教育工作,增強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從而加深國民身份認同。」
受訓學員推廣中華文化
該計劃為期三年,2024/25學年吸引23間學校逾10700位學生參與。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致辭時表示,計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作為主題,涵蓋生活及服飾等方面,並透過一系列多元化、互動式和有趣活動,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例如變臉、茶藝等互動講座讓師生及家長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工作坊則包括砌魯班鎖、粵劇化妝、舞獅等非遺文化體驗,讓他們親身參與和加深感受。
截至2024/25學年,該計劃培訓了179名「優秀文化大使」,積極於社區推廣中華文化,其中十名學生更在整個計劃中表現卓越,展現出創意和熱情,為推廣中華文化做出特別貢獻。其中一名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學生陳嘉樂表示,自己對中華文化有一定興趣,因此在學校推薦下參加計劃。其間他參與了陶瓷工作坊,製作日常杯碟和人偶作品,以及參加四日三夜廣州交流團接觸及學習製作廣彩杯、象牙等不同非遺技藝。
此外,該計劃在15至18日舉行中華文化嘉年華,透過工作坊教學、作品展示,分享學生過去一年的學習成果,更匯聚計劃的合作夥伴,以中華文化互動體驗展位、傳統中華文化藝術表演等多元化形式與公眾交流,讓公眾親身參與並感受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何以中華」活動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團結香港基金主辦,中國文化研究院策劃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