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錢大康辦公室內的撥號座枱電話是他的收藏之一 蔡文豪攝
本港大學宿位緊張,各大資助院校申請增撥款建宿舍,須經重重關卡,仍有近萬個宿位短缺。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接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專訪時,透露好消息,稱早前與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得悉政府有意設立「宿舍基金」,院校可直接向基金申請資助,以加快審批。錢大康又表示,港深河套區落成時,浸大將主力發展中藥驗證及新藥研究,他期待浸大可參與將軍澳中醫院營運,讓中醫師生有更多教學及研究機會。
錢大康於2015年9月起出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此前先後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對大學運作瞭如指掌。他表示,浸大在多個領域如中醫中藥、電影、視覺藝術及傳理等科目,皆為全港首創兼做得相當出色,未來將重點強化。
僅六成本地生獲配宿位
教育局資料顯示,2016/17學年本港八間教資會資助大學,僅61%本地學生成功獲分配宿位,只有嶺南大學本科生能獲四年全宿。錢大康透露,早前與林鄭月娥會面時,亦曾談及宿位短缺,得悉政府正考慮設立「宿舍基金」,若八大資助院校須建學生宿舍,可直接向基金申請,一如往常獲得資助75%的建築費,毋須逐個項目排隊等立法會審批。「有關計劃學界早已有提出,希望政府按現時申請,計算需要多少宿位及開支,一筆過撥款設基金。」
至於浸大舊校(善衡校園)重建事宜,包括翻修大學會堂,他說仍在作初步諮詢,重建計劃或須八至十年才可完成。
談到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錢大康相信,該區以科技應用及技術轉移為主,浸大強項在於中醫藥方面,故會專注於驗證及開發新藥,以中藥為本開發新藥,他舉例,黃芪補腦,開發藥品時便可提取黃芪成分製成,相信亦有助中藥國際化。
另一方面,上屆政府預留一幅將軍澳土地以供興建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又委託國際顧問公司,於今年四月展開本地持份者及海外專家諮詢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完成,醫管局會制訂明年招標非牟利團體營運中醫院的細節。
據了解,政府表明希望醫院能以自負盈虧模式經營,但錢大康擔心操作上有困難,「(按香港慣例,)中醫不准『開刀』,一般是針灸等,長期病人不會長時間住院,可以回家療養。」因此他認為在收費及細節上要考慮清楚。
中醫醫院有助教學科研
錢大康認為,中醫醫院落成後有助教學及科研,而且現時浸大十六間中醫診所未能照顧長期病患者,有了中醫醫院即可累積治療經驗,彌補現時不足。他補充,三間院校包括浸大、中大、港大的中醫學院,現時每年有一百名中醫學生投入社會,暫未聽到有學生「失業」,相信就業前景仍樂觀。
對於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質素保證局(質保局)正進行七間資助大學的副學位課程質素核證。錢大康贊同檢視副學位課程,看看現時課程質素是否參差、會否過多等,「我認為副學士課程應繼續保留,讓學生有多個選擇,或在修讀後可以找出自己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