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中小學教科書年年加價,一套動輒三四千元
加加加!本港中小學教科書年年加價,一套動輒三四千元,家長年年怨聲載道!其實教育局倡用電子書,更斥資5000萬鼓勵書商和民間開發電子教科書,結果迄今全港中小學仍只得46套電子課本,逾千間中小學僅得七分之一(約15%)使用,更限於個別科目。推動用電子書欠成效,難怪紙本教科書「無敵手」,甚至加幅時有高於通脹。教育界人士指出,政府在書價問題上,應整體考慮,對症下藥,才能有所作為。」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劉家莉
參看消費者委員會統計,10年來本港中小學課本年年加價,加幅由百分之零點幾到七點幾不等。今年,小學廣用課本(中英數等主科)平均加3%,中學加3.3%,都比去年高。小學中文科加3.2%,中學視藝科加5.2%,排在升幅頭五位。(詳見表)然而,百物騰貴,成本上漲,書商也大吐苦水,稱生意難做,並指今年加幅溫和。
上兩屆政府曾推出資助開發電子教科書計劃,目標在開拓新市場,抗衡出版書商壟斷,但成效未如理想,迄今傳統教科書仍屬主流教學材料。
教育局曾在2012及2013年推行兩期的「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EMADS計劃),總經費達5000萬元,希望製作一份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截至2015/16年度,只用了3060萬元,而2016/17年度的預算開支只得560萬元。
教育局於2014年公布「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後,共審批了34套相關電子書。涵蓋科目包括小學的中文、英文、數學、普通話、常識和體育科,以及初中中文、英文、數學、地理、歷史、電腦和生活與社會科。「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現有46套電子教科書,目前只得85間中學和55間小學(佔整體15%)正使用EMADS計劃下的電子書,局方承認學界反應冷淡。
對此,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校長潘淑嫻說:「目前紙本教科書仍有它的優點,例如不傷眼睛,施教方便,而且在資源上,電子教學工具費用高昂,所以目前學校選擇電子書和紙本書雙管齊下。」
校長:不會盲目電子化
潘淑嫻直言,不會盲目進行電子化,並說學校目前提供數十部iPad供老師和學生借用,藉以進行電子教學,她表明學校不會完全轉用電子教科書教學,「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如果全校推行電子教學,未必所有學生都能負擔,而且電子教科書才剛起步,並未是最成熟的階段,學校會視乎每科自己的發展需要作出電子化調適,不會盲目跟從潮流。」
為回應社會需要,潘淑嫻指出,宣基中學各科都有使用電子教學。以初中電腦科為例,已開始電子書與實體書並行使用,讓教師及家長自行選擇,雖然愈來愈多學校選用電子書,但校本自編教材方面仍然偏向使用印刷版,學習素材則全面電子化。
對於電子書在香港仍未普及,鳳溪創新小學兼辦學團體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馬紹良坦言,香港不少學校最近一、兩年間才完成Wi-Fi網絡的基建更新,Wi-Fi未能普及,令部分學校不急於改用電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