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誰是下一個樂視\大公報記者 王妮娜

時間:2017-07-06 03:15:41來源:大公網

  曾幾何時,樂視是內地文化產業的一個神話。它以風風火火的資本運作,令人眼花繚亂的併購橫跨影視、網絡、金融、汽車等多個領域。而如今,隨着樂視爆出現金流危機,前掌門人賈躍亭名下12億人民幣存款和價值160億元人民幣的股權被凍結,被質疑的不僅是樂視模式,還有經過十年狂飆突進的內地文化產業是否面臨洗牌,更多的樂視們是否正顫抖着走在搖搖欲墜的鋼絲上?

  高槓桿引致經營危機

  一個曾經在樂視汽車工作過的中層管理人員這樣評價樂視危機的三大病因:找的帶頭人唯洋是從;嚴重低估了技術壁壘;現金流不足無法支撐賈躍亭的雄心。這三大病因或多或少也能在其他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身上看到。尤其支撐企業擴張的底氣究竟是現金流還是「講故事」,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近期被現金流傳言困擾的文化企業還有萬達。今年6月22日,萬達電影股票跳水,公司總裁曾茂軍次日闢謠就抓了一個要害:現金流。他說,萬達一向注重現金流管理,現金為王。俗話說,此地無銀三百兩。看來以往注重「願景」和「題材」價值的投資者要向萬達電影的危機管理學習找重點──在選擇文化產業的投資對象時,務必特別關注企業的現金流。尤其在內地監管重拳去槓桿背景下,不可忽視高槓桿率引致的經營危機。

  近年來文化產業被視為中國服務業的「藍海」和支柱,對於內地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內地文化產業中,有三個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明星」,即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0.3%;文化藝術服務業增長22.8%。但是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產業基金副總裁陳衢清認為,目前中國的文化產業估值過高。從過去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看,殺估值最厲害的公司要麼是有市值沒利潤,要麼是有利潤沒有現金流。賈躍亭面臨的麻煩不由得讓我們警覺起來,誰是下一個樂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