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馬克龍「崛起」與中法關係走向/張 璇

時間:2017-04-25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中間派馬克龍與極右陣線勒龐共同進入第二輪對決 法新社

  法國大選投票結果出爐,馬克龍、勒龐兩人晉身第二輪投票,外界預計中間立場的馬克龍將在5月7日的選舉中贏得大選。消息公布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分別向馬克龍表示祝賀,而歐元在亞洲周一早盤交易中出現五個月來的最高點,顯而易見,一個「正常」的法國符合歐洲的整體利益。而對於中法關係而言,馬克龍很大程度上會繼承奧朗德的對華關係基調,有利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

  當前的法國處於一個嚴重分歧的階段,兩名勝出的候選人都是過去三十年來唯一一次非兩大主要政黨的候選人。相對於極右的勒龐,馬克龍在約一個月前的民調已經呈現輕微領先的趨勢,這對於年僅39歲、曾經的銀行家且從未擔任過民選公職的馬克龍來說,成績尤顯難得。連另一位失敗的候選人菲永亦表明會投票支持。而在結果出爐後,波爾多市長、曾經有望獲得中右翼陣營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阿蘭朱佩,亦對馬克龍作出高度評價:「我期待馬克龍恢復法國在歐洲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期待他為法國年輕人帶來一個新世界的希望。」

  為什麼馬克龍會勝出?事實上,反恐與安全問題並非最主要的,最核心的問題在於,馬克龍看準了法國經濟不振以及年輕人高企失業率的問題。他的政綱主打兩項:教育和就業。他提出要優先改革學校教育,尤其是重點改善貧困學區的初等教育狀況。在就業方面,提出要改革法國現有的就業市場,通過改革失業保險制度及加強繼續教育,實現5年內減少90萬個失業人口。在早前一次接受訪問時曾表示,五年總統任期內,不打算修改現有的退休年齡規定及退休金制度,但將做相應改革以期建立一個全民均衡的退休保障體系。

  此外,就經濟發展,曾任經濟部長的馬克龍承諾,要設立一個100億歐元的「工業及創新基金」,刺激法國經濟提升和創新。提出將在全國設立200個優先發展區,對招收長期固定合同(CDI)就業的企業三年內提供1萬5千歐元的獎勵,以鼓勵企業新增就業,等等。這些政綱符合了法國選民「求變」、「改善生活」的期望。

  至於反恐方面,馬克龍的主張並無太大的新見,唯一的「新猷」是,當選後將提出一項要求國際互聯網巨頭配合反恐鬥爭的舉措,以及「以最大的決心」在歐盟和北約層面推動國際協調反恐行動。這與勒龐限制出入境、遞解出境等極端措施相比,更符合法國自由派的立場,亦符合年輕人的傾向。因此,若要簡單概括馬克龍的獲勝關鍵,就在於他成功抓住了大多數法國年輕人的心理。

  馬克龍若最終當選,對歐盟必然是最佳的結果,他是四人中堅定支持歐盟的一位。可以預見,有他的掌舵,歐盟將得以繼續維持必要的團結與表面上的一致。

  至於中法關係,從馬克龍的政綱以及往日的言論,預計會是有正面的推動。首先,馬克龍非常關注中法關係,較早前他還專門接受鳳凰衛視專訪,闡述其對華政策,當中有兩話值得引述。他說:「就像你們所知道的,中法之間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歷史關係。兩年之前我們共同慶祝了兩國建交50周年,以及雙方戰略,尤其在能源領域的夥伴關係。我認為法中之間的力量源泉,正是來自於法國率先承認中國,我覺得這可以載入史冊。中國現在是一個經貿、外交和軍事強國,最近又在氣候變化方面作出了承諾。我希望我們之間能夠延續這種工作關係,希望持續這種正常關係。」

  儘管馬克龍在經濟上採取對華較強硬的立場,例如他曾說:「我也希望中國能夠在經貿領域遵守世貿組織的各項規則,這是我在擔任經濟部長的時候就是這麼做的。如果我當選總統我將會繼續維護法國和歐洲的工業、農業和經濟利益。如果我當選總統,我會對此繼續給予關注。」但他同時強調:「但是我希望保持與中國的政治和外交戰略關係,因為在國際反恐、在防止氣候變暖,在促進地區與全球的和平方面,中國是法國和歐洲非常重要的盟友。」

  因此,從兩國戰略合作的高度來說,馬克龍若最終當選,這種合作不會削弱,還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事實上,中法兩國有着良好的傳統友誼,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而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實際投資來源國、第四大投資目的國和第四大技術引進國。中國是法國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五大貿易夥伴。

  本屆總統奧朗德大力推動中法關係。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2015年3月26日同奧朗德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就已經提出,「開創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時代」。習主席還曾在訪問法國時說,「希望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中法夢』。」

  中法兩國有着高度的共同戰略利益與長期的友好關係歷程,馬克龍的崛起,應當會朝着這一大方向推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