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什錦/藥食同源湯水\方曉嵐

時間:2025-11-10 05:02:38來源:大公报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與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最大的不同,就是中華民族有着延續兩千多年的「藥食同源」理論。飲食不單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舌尖上的滿足,而是懂得在飲食中同時尋求養生之道,調理身體,甚至醫治疾病。

  中華民族自古對各種食材的認識甚深,並已普及成民間智慧。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中,明確地指出了食物的性質對身體的影響,以配合四季節令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有選擇的條件下,人們會選擇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而避開對身體無益的食物,而食物之間的配搭,更是有廣泛而普及的知識,而且早已深入流傳到每一個家庭,例如身體虛寒者,忌食或少食寒涼食物如白蘿蔔、苦瓜,又如感到身體燥熱時會戒食辛辣食物,這些已變成人們的生活常識。

  近代不少人為了追求健康,飲食偏向清淡,李漁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和美食家,在他的著作《閒情偶寄》中,提出了「肉不如蔬」的見解,亦提倡「重蔬食,遠肥膩」,方能養生。李漁認為饌之美,在於清淡,而油膩的食物,會「堵塞心竅」,此幾百年前的飲食理論,與今天科學化的醫學不謀而合,可見古人的飲食智慧。

  藥膳是食材與藥材合理的配合,以中醫基本理論為依據,通過煮、燉、蒸、酒浸、醋製等烹調技巧而成,一般形式多是製作成藥膳湯品,既可滿足營養的需求,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不像中藥湯劑那麼苦味難喝。但一般情況下,藥膳不同於治病的藥物,藥膳則重於養生保養,調理身體。

  國家衞健委發布了可用於保健食用的藥材名單,這些入選的藥材,在正常使用下都是沒有毒性副作用的,在日常養生藥膳中可放心使用,但使用量必須合理。可配入藥膳的藥材,常見的包括人參、黨參、丹參、枸杞子、百合、黃芪、龍眼肉、甘草、紅棗、阿膠、白芍、當歸、何首烏、五指毛桃、田七、杜仲、川貝、川芎、白芷、白朮、沙參、玉竹、天麻、茯苓、芡實、麥冬、山楂、五味子、決明子、酸棗仁、霸王花、金銀花、益母草、羅漢果、南杏北杏等等。

  廣東人的習慣是每餐無湯不歡,並以煲湯作為養生,配合均衡飲食,事半功倍,其中不少是藥膳湯水。以下介紹的是兩款四季皆宜的家常藥膳湯水:

  川芎天麻燉魚頭,傳統功效是驅風益腦、治血行氣、美顏祛斑,特別適合有頭痛、記憶力下降,以及失眠多夢的人士食用。川芎功效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天麻則可通經絡、熄風熱、止痹痛。做法:大魚頭一個約八百克去鰓洗淨對半斬成兩件,放在清水中浸泡十五分鐘洗去血污,瀝乾水分。把魚頭煎至兩面微黃,取出用清水沖洗表面的油分。瘦豬肉一百五十克切成四至五塊,沸水汆燙三十秒,瀝乾水分。把魚頭、豬肉、十克川芎、二十克天麻、薑片和紹酒放入大燉盅,加熱滾水浸過材料一厘米或至燉盅百分之八十滿。加蓋密封,隔水蒸燉二點五小時,加鹽調味,灑上胡椒粉,即成。

  南瓜紅棗排骨湯,功效是滋潤養顏,健腸胃,材料簡單,四季皆宜。紅棗又叫做大棗,常用於菜餚搭配,耐存放,可長期食用。紅棗可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引起面色蒼白蠟黃,以及精神疲倦,亦有養心安神,改善睡眠的功效。南瓜含豐富維生素B、C和胡蘿蔔素,南瓜中含有的果膠,可以保護腸胃黏膜,及加強蠕動,有助消化。做法:約六百克南瓜削皮,切塊,六至七粒紅棗去核,二十克瑤柱用水浸軟撕成絲。四百五十克排骨斬件洗淨,放入冷水中,開大火煮至沸,汆水一分鐘撈出排骨,用水沖淨。把排骨、瑤柱絲連水,和二十克薑片放在大煲內,加入一點五公升清水,加蓋用大火沸煮十分鐘,轉小火煮一小時,轉大火,加入紅棗及南瓜,再煮二十分鐘,加鹽調味即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