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在開幕式上,象徵粵港澳三地的三個機器人整齊劃一地「敲響」銅句鑃仿製品,舞台上響起《彩雲追月》的動人音符。\新華社
科技賦能體育,打造活力灣區。昨晚8時,廣州奧體中心出現一片「大海」,一艘被注入嶺南魂、香港脈、澳門韻的「灣區夢想號」正揚帆起航。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上,一幅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展現嶺南瑰麗壯闊風光的長卷鋪展開來。文藝展演以「圓夢未來」為主題,分為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三大篇章,將粵劇、詠春、麒麟等經典嶺南文化元素與廣綉、廣琺瑯、嵌瓷等非遺符號有機融合,打造出一場視聽交融的文體盛宴。
嶺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交融,醒獅表演與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VR技術交互,英歌鑼鼓搭配全息投影,龍舟競渡場景通過AR技術「划」入觀眾席、「機器人敲響銅句鑃」奏出《彩雲追月》旋律。體育夢的孜孜以求、灣區夢的敢闖敢試,最終融入中國夢的時代洪流,凝聚起追夢圓夢的磅礴力量。\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敖敏輝廣州報道
全運會大幕開啟,珠江潮水奔湧向前。粵港澳同心築夢,大灣區破浪前行。
開幕式第一章「機器人敲響銅句鑃」,跨越兩千多年「對話」。據總導演郎昆解說,多年前,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編鐘,一下子打破世界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知。據了解,之前歐美一直認為中國的音樂就是五聲音階,編鐘出現後完全打破這個定論。曾侯乙編鐘包含完整的五聲音階和精確的「變宮」「變徵」音,證實中國早在公元前433年已掌握七聲音階理論,比歐洲早約200年。
科技賦能 跨越兩千多年「對話」
郎昆表示,在採風中意外地在南越王博物院發現一個樂器叫「銅句鑃」,它和編鐘是同時代的,距今超過2000年,編鐘是懸掛耳朵向下,出來的聲音是蔓延式,銅句鑃是口向上。其後,通過國家文物局、廣東省文物局審批,把南越王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銅句鑃請出來,在多名專家見證下,由作曲家舒楠「敲響」了它,其聲音出現偏差,於是通過電腦跟「440赫茲標準音」進行校對。開幕式用特殊方式呈現這個聲音,並用最新一代機器人優必選呈現敲擊它的聲音效果。「這不僅具有歷史縱深感,更讓歷史穿越了當下和未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敲出廣東音樂經典曲目《彩雲追月》的主旋律。」
全運聖火 源自1522米深海「可燃冰」
來到開幕式高潮,粵港澳三地火炬手踏浪而來,馬琳、郭晶晶、黃金寶等將手中的火炬,一棒棒傳遞給蘇炳添、張家朗、李禕;三人腳踏波濤,步履鏗鏘,共同點燃十五運會主火炬,環形火炬台緩緩上升。
水與火本不相容,本屆全運會聖火源火採集,是「水中取火」突破性創舉。前有北京冬奧會水下傳遞火炬,今有十五運會於1522米深海「取火」,兩次大膽嘗試既展現中國賽事創新魄力,更彰顯着我國科技創新與應用領先地位。「可燃冰」又叫天然氣水合物,外形像冰,點着了卻能燒出旺盛火焰,燃燒後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是名副其實的清潔能源。選它當「源火」,既扣住「綠色辦賽」主題,又藉着全運會舞台把中國海洋能源領域成就向世人展示。
三地「同燃」之下的聖火,點亮這場彰顯制度優勢、展示灣區特色、體現嶺南風格的體育盛會,點亮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恢宏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