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教界批當局漠視自資院校

時間:2017-03-08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陳卓禧、張國鈞、施俊輝、蔡若蓮和林翠玲,出席「教育沙龍」討論教育財政開支\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本港來年教育經費雖然達到786億元,但佔公共開支的比重,竟是回歸以來新低。這不僅令教育界不滿,更窒礙不少教育問題的解決。在《大公報》與教聯會合辦的教育沙龍上,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局方的新措施雖有回應業界的部分訴求,但未能解決業界燃眉之急,尤其是只設多項一次性撥款,卻未見局方勾畫長遠藍圖。自資院校界尤其不滿當局一句「自負盈虧」,就撒手不管。\大公報記者 楊州

  《大公報》聯同教聯會近日合辦「論2017年教育財政開支」教育沙龍,業界不同持份者應邀出席,包括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立法會議員張國鈞、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以及新界校長會副主席林翠玲。

  首次參加教育沙龍的張國鈞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2017》中有不少教育政策對業界起鼓舞作用,包括在職中學教師帶薪境外進修計劃、改善26所「火柴盒式校舍」的設施,以及推動中小學中史傳統文化教育等,但大多政策並非針對業界現時所面對的急切性問題。

  冀下屆政府率先走出困局

  張國鈞身為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成員,認為《施政報告》對迫在眉睫的問題無着墨,形成這些問題有待下屆政府新班子解決,教育政策涉及多個範疇,年齡段橫跨兒童至成人,課程則涉及在學及在職人士等。他說,時下有不少問題迫在眉睫,如自資專上院校生存問題,並非因教學質素面對收生不足,而是出生率偏低等外在因素,導致生源不足。

  張國鈞批評,政府當年鼓勵開辦自資專上院校,現在面臨收生不足,作為推動者,政府不能坐視不理,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他又說,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為自資院校特設「配對補助金計劃」,並不能解決長遠問題,政府應考慮開放予非本地生申請報讀等實際幫助自資專上院校的措施。

  作為自資專上院校持份者的陳卓禧認為,政府現時的教育施政仍處在「舊思維、舊框架」,回應業界訴求流於表面,不是解決問題根源,期望新一屆政府班子能帶領問責團隊走出思維困局。他表示,政府對自資院校以監管作主導,行政管理的思維,「講違規、講監管,多過講支援」,如透明度等,但這類問題並非家長、學生最緊張的問題。至於政府支援自資院校方面,陳卓禧表示,現時教育政策是逆周期,當市場缺乏什麼,就要院校增加相關課程,其後又擔心市場飽和,又限制相關課程等,這類措施聲稱以經濟指導市場,實際是政府指導型的市場經濟,當面對新問題,先解決當下問題,卻缺乏長遠目光。

  措施不能確保教育質素

  陳卓禧又認為,「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是極少數針對自資院校的支援措施,教育局對幼、小、中、大學均有一定的全額支援,惟沒有自資院校的份;政府對職業培訓只是着重職訓局,而非自資院校。他反問「難道一句自負盈虧便可撒手不管」,批評措施顯然對學生不公平,亦不能確保教育質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