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房屋政策可一窺參選人高下/葉建明

時間:2017-02-20 03:15:50來源:大公網

  上周香港有兩處民居失火,導致人員死傷。報道說,兩處都是劏房,有的每間只有七十多呎。消息讀來令人唏噓。

  房屋問題一直是香港人心中之痛,是香港的一個「痼疾」,也是近年來年輕人對社會前景悲觀的原因之一。因此,幾名新一屆行政長官參選人對於房屋的政策引發市民高度關注。房屋問題不僅是特首參選人的「必考之題」,而且必須以「高分考取」才能獲得市民的認同。

  林鄭月娥的參選初步政綱,正逐步推出,陸續與市民「見面」。相比較而言,她的民生思考特別是房屋政策更令人感到對症下藥,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有願景、有具體目標,也有可操作性。可以說是參選者中最好的房屋政策,值得期待。

  林鄭月娥提出,重建置業階梯,幫助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置業安居的機會。具體措施包括:增加綠置居供應予經濟條件有所改善的公屋租戶購買居屋;另外在居屋之上,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也就是說,以置業作為房屋政策的大方向,豐富資助房屋類型,將現有的「公屋、居屋、私樓」三層房屋階梯增至五層,即在居屋之下增加「綠置居」的供應,讓經濟條件有所好轉的公屋租戶購買,並騰空公屋單位給輪候人士;在居屋之上,構建讓年輕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有助打破階層固化

  俗話說有房無房兩個階級。目前香港有三成家庭居住在公屋。他們中的一些家庭在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的情況下,若能夠通過「綠置居」實現置業,令他們成為「有房一族」(自有住房),從「無產階級」變為「有產階級」,不僅有助於社會結構的穩定,也可能使他們獲得社會發展的紅利,享受房屋可能升值而帶來的財富效應。同理,「港人首置上車盤」讓過去一向被忽視的、被稱為夾心層的年輕中產能夠獲得資助首置上車,也是一大進步。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這些年,由於房價高高在上令不少在中產邊緣的年輕人望房興嘆:私樓買不起,公屋居屋等保障性住房也因為收入因素將他們阻擋在外。萬般無奈下,為了達到「居有定所」,他們中的一些人不得不放棄更好的發展和收入,甚至放棄理想和追求,改為尋求更低收入以滿足公屋居屋分配的需要,有的年輕人甚至寧肯打零工也不去尋找一份穩定工作。這種現象不僅無助於青年的發展進步,更是社會的一大倒退,是對香港這個發達社會的一種諷刺。當我們的一些輿論批評他們不思進取時,卻沒能體諒他們的無可奈何。因此,當林鄭的政綱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的設想後,很快得到多方的好評,這令那些多年兩頭不靠的一族看到希望,令整個社會不至於再出現「人往低處走」的扭曲現象。可以說,林鄭房屋政策切中香港問題,符合香港實際,不僅有助於解決房屋問題,對於打破階層固化也有一定幫助。

  願景需務實可行

  當然一個政綱好與否,有無價值,還必須看願景能否實現,也就是說這個政策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如何。如果僅僅是「鏡中花、水中月」,令市民看得到拿不到,那絕對不是好的政綱,不是市民的那杯茶。比如曾俊華提出六成市民居住在公營房屋的政策就相當「堅離地」,且不說六成的市民需要通過社會保障網來實現居住這樣的基本目標,對於一個社會、特別是香港這樣的發達經濟體意味着什麼,就是真要實現六成市民居住公營房,按現在不足五成居民住公營房的基數,實現六成的數字,要等到猴年馬月?況且,香港社會如果淪落到多數人需要社會福利網來保障基本生存權益時,那這個社會是在向前還是在倒退呢?若果如此,那政府的經濟政策一定是一個令社會倒退沉淪的政策。

  經濟民生,一直是市民最為關注的議題。在香港回歸20年來的各種相關民調中,它始終佔據榜首。此次特首選舉也一樣,市民最為關注的就是特首參選人會給香港帶來一個什麼樣的經濟願景,特別是什麼樣的房屋政策,市民都睜大了眼睛。

  因此,此次特首參選人都在不遺餘力端出房屋政策的「牛肉」,可以說,通過政綱可以一窺參選人的高低,不僅可以看見參選人對香港的真實認識究竟有多深,也可以看到他們在施政上的務實態度的深淺。

  未來五年,香港需要一個接地氣的民生房屋政策,需要一個腳踏實地關心香港發展,踏踏實實解決困境的特首。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