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林鄭政綱目光長遠可掃積弊/鄭卓標

時間:2017-02-20 03:15:50來源:大公網

  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日前公布了部分政綱,主要包括教育、稅務和置業三大方面。細觀政綱內容,有大局有細節,有方向有數據,把脈精準。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措施,目標明確,切中要害,更難得的是目光長遠,可以一掃積弊。

  正如林鄭所言,教育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元素,但政府的教育開支卻遠低於其他高收入經濟體,經常性開支佔政府開支比例於過去20年亦由25.3%下跌至21.5%。香港的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幼教師群體近年來士氣低落,一邊是繁重的工作壓力,一邊卻有相當數量的年輕合約教員因拿不到常額教席而深陷「同工不同酬」的窘境,不僅薪水差距頗多,每年3、4月份更要惶惶不可終日擔心續約問題。教育界人心不定,年輕人不敢投身,教師無法百分百投入,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後備力量,更有機會把緊張迷茫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學生。而孩子才是香港的未來,教育出問題,香港的未來一定有問題。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制度積弊,放在時間縱貫線上都能展現出蝴蝶效應。

  林鄭的第一個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目光長遠,極富大局觀。在她率先提出的部分政綱裏,沒有政治和政制部分,而是把教育、民生、經濟放在了第一梯隊,三項當中又以教育為首,而教育當中又率先提出要每年增加50億元經常開支的宏觀布局,更面對記者提出「教育是用心的事業」。

  林鄭的第二個難能可貴,是擁有廣闊格局的同時又能腳踏實地。史上不乏屠格涅夫筆下羅亭式的從政者,「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興之所至激情澎湃卻易出「空頭支票」;也不乏目光短淺、視野狹窄的領導者,終日圍繞某個枝節議題團團轉。反觀林鄭的政綱,僅以教育部分為例,先是提出宏觀層面的全面檢視教育制度、增撥經常開支,接着又提出訂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將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增加對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學校硬件及軟件建設、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等具體措施。而她所提及的所有措施,均是針對困擾了教育界多年的老問題,接地氣的同時又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如若對比林鄭月娥與其他幾位參選者政綱的區別,會發現林鄭的政綱中有非常多的數字。在政綱輔助說明裏,有更多數據,包括過去幾個財政年度教育開支的變化,新增50億元恆常開支的影響,臨近地區或國家的教育投入對比、稅務對比,科研開發數據,樓價與市民收入變化的對比,甚至清楚計算了一對中等收入的夫婦要儲多少年才可「上車」。數字化的背後,傳達着一層含義,即林鄭政綱裏的每一條措施、每一項許諾,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研究考證過的,是一份系統的、可行的初步政綱。

  林鄭的政綱很像一面鏡子,既照出了部分只重形象公關的參選者的小格局和「符符碌碌」,也照出了林鄭自己的帥才之相。綱如其人,相信這份大膽進取又務實可行的施政綱領,能夠解決香港長期以來存在的諸多深層次弊端。林鄭完全有能力以特首身份帶領香港走向更美好的明天,這亦是港人的熱切期望。

   廣東省政協委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