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調查指港人理財較短視

時間:2017-01-13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陳子政(右)稱,港人理財傾向急功近利。左為李博衛

  【大公報訊】投資者教育中心宣布推出香港首個「理財月」,與約100間支持機構及12名「理財大使」攜手,希望促進香港金融理財教育,提高港人的理財態度。「香港理財月」將於2017年2月18日至3月18日舉行,以「齊來學理財」為主題,通過一系列理財教育活動,提供理財資源、工具及貼士,加強市民認識對學習金融理財的好處。

  「香港策略」指導委員會主席及投資者教育中心管治委員會成員陳子政表示,簡單如強積金管理都牽涉理財知識,而未出社會工作的學生,亦應該提早學習理財以善於運用金錢,以免在畢業前就「簽爆卡」。他又指,港人「很醒」,但「精過頭」容易「走精面」,近乎「急功近利」,想用最短時間賺最多的錢,使香港「炒風熾熱」,熱愛「搵快錢」。

  他又引述OECD國際金融理財教育網絡統籌的調查指,在多個國家中,港人金融理財知識和能力水平排行第五,金融常識水平更排行第一,但理財態度及行為僅分別排行29及8位,反映港人理財態度較短視,「知,但未必會做」。陳子政相信,要透過教育,逐步使理財知識不低的香港人,逐漸改變理財態度。

  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亦指,相較其他國家,港人關注「現在」多過「未來」,認為港人應從小開始建立長遠的財務規劃,管理個人消費、做好家庭預算、培養良好儲蓄習慣,及為未來制訂清晰的理財目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