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中金所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昨日收跌1.05%報96.685,刷新上市以來最大跌幅。分析認為,流動性偏緊、交易所新規、通脹基本面轉暖及美債收益率攀升等致國債期貨價格下挫。將於2026年到期、票息2.74%國債買價收益率則漲至3.15%。
期貨主力合約T1703上月末曾跌0.71%,昨日跌幅進一步擴大。方正中期研報指,內地宏觀經濟數據企穩;月底年末資金面趨緊;通脹預期增強;央行降槓桿思路明顯,公開市場投放不積極;人民幣近期大幅貶值;房地產調控加碼等,短期形成共振,是國債期貨大跌的主因。
上周五中證及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結算風險控制指引,針對交易所債市回購業務風控指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加強對回購融資主體的風險管理。上海一家銀行交易員稱,交易所新規本身影響有限,但從中折射出的監管層態度對市場情緒有所衝擊,而且個人客戶不能參與也會讓資金波動率加大。
此外,近日流動性偏緊持續,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進行800億元、300億、200億元分別7天、14及28天期的逆回購操作,對沖當天到期的1300億元逆回購,結束了五天的淨回籠態勢,實現零投放零回籠。當天,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中的短期品種,除隔夜利率微降0.05個基點至2.2920%外,其餘均出現上調。其中,7天期、14天期及1月期分別上漲0.12個基點、0.40個基點和1.96個基點,分別至2.4940%、2.6860%、3.0756%。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年末在即,資金利率是否仍將恢復高波動狀況仍存未知變數。他並稱,央行中長期資金投放仍在增加,短期資金繼續回籠,央行在政策上仍然維持一個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