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韓外交「變臉」:投懷送抱還是迫於壓力?

時間:2016-11-24 03:18:38來源:大公網

  韓國,是「整容術」高度發達的國家。與醜小鴨一夜「變臉」成美女相比,韓國外交「易容」之快也毫不遜色。就在人們對朴槿惠緣何突然引入「薩德」糾結不已的時候,首爾再投重磅炸彈:韓日盡棄「前嫌」,簽署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這是韓日戰後首個軍事協定,是韓外交又一次重大、實質性轉向,影響不亞於「薩德」部署。軍事情報向來被認為是「國之利器」,韓主動將本國最核心、最敏感領域對日開放,表明兩國政治關係已今非昔比,美日韓「三角」漸趨成型。   協定簽署後,韓日兩國可不經美國,直接共享軍事機密,形成「優勢互補」。日方的優勢在於,其尖端偵察衛星、偵察機及「宙斯盾」獲取情報的能力較強,可對朝進行全天候監控,掌握朝鮮核潛艇基地、彈道導彈基地、潛射彈道導彈的活動動向。韓方的優勢在於,瀕臨黃海、靠近中國,其「宙斯盾」艦及遠程對空雷達捕捉能力強,通過大批「脫北者」及潛伏特工獲取人力情報,更是得天獨厚。韓日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可極大提高情報的時效和準確度。   更為重要的是,「薩德」入韓後,其雷達半徑足以覆蓋中國沿海廣闊區域,可獲取中國潛射導彈從發射升空到彈頭分離的完整數據。與韓共享情報,日不用引入「薩德」,就能獲取這些數據,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韓日在軍事情報領域的「媾和」四年前已經開始,雙方曾一度就《協定》達成一致,但由於朝野強烈反對而被迫擱置。二○一四年十二月,在美竭力撮合下,三方達成一項《美韓日情報共享協議》的備忘錄,韓日雙方以美為橋樑迂迴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情報。當時,許多分析家就把韓日能否直接合作,作為兩國關係發展程度的「風向標」。如今,韓當局已作出明確回答,為討好日本,歷史問題、「慰安婦」爭議等原則立場都可放棄,韓已明確站上了日本「戰車」。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中方對韓當局尚存幻想。寧願相信朴槿惠外交調整是迫於內外在壓力,無論從中韓友誼、經合現狀,還是從自身安全利益,韓都不會作出一百八十度的「戰略轉向」。現在看來,這一判斷顯然過於理想化。韓當局不顧民意,突然重啟《協定》談判,並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快馬加鞭走完所有程序,絕非出於無奈,而是主動投懷送抱。   當前,朴槿惠政權四面楚歌,岌岌可危,但其仍不死心,想通過迎合美、日,轉移焦點,刷「存在感」。「玩火者」常難逃「自焚」的下場,《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不是當局的「護身符」,反倒可能成為壓垮朴槿惠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