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隔海觀瀾/台當局頻出「ㄠ蛾子」 美方「如意算盤」難打響\朱穗怡

時間:2025-11-05 05:02:28來源:大公报

  民進黨當局時常吹噓「美台關係史上最好」,但今年以來,美國輿論、智庫持續對民進黨賴清德當局發出尖銳的批評聲。

  3月,台媒指出,《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對賴清德拋出的全面限縮兩岸交流的「17項策略」對台灣民眾人權的傷害,以及政治取巧冒險,有諸多着墨,這在過去美國媒體談兩岸關係的報道中非常罕見。

  5月,美國智庫資深研究員撰寫題為《特朗普應約束台灣》的文章,建議特朗普政府應對賴清德的言論與政策動向進行「外部約束」,以免台海衝突升溫後將美國捲入。

  7月,美國智庫學者的一份報告建議全數撤離美軍在台灣的訓練人員,以免被中國大陸認為具有挑釁性。

  9月,《紐約時報》刊登美國智庫學者文章,指出中美因台灣問題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美國應重申堅決不支持「台獨」,並撤回「駐台」的美國教官、撤走在台海區域部署的具有挑釁意味的武器系統,讓台灣知道美國的軍事支持「既非保證又非無限」。

  9月,台媒刊登美國智庫學者文章《美台關係是否偏離軌道?》,指出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不會被民進黨當局宣揚的「民主對抗專制」這類論點打動,更不想聽到台灣危機可能引發「骨牌效應」、進而威脅到美國本土之類的言論。美方寄望台北能夠務實、負責地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10月,《時代》周刊刊登美國智庫專家文章,直指賴清德的「魯莽領導人」做派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

  10月,美國智庫發表報告,指出賴清德當局挑釁言行招致大陸強硬反制,美方不應讓賴當局借美方的支持而採取可能激怒中國大陸的舉措,應敦促賴當局確保不加劇兩岸緊張關係、破壞台海安全,並「最大限度激勵大陸採取漸進式統一路徑」。

  其實,除了美國輿論對賴清德強硬的兩岸路線表達不滿外,日本主流輿論也對賴清德充滿挑釁意味的兩岸政策以及企圖通過大罷免「殲滅在野黨」頗有微詞。

  美國和日本都是對台灣問題涉入較深的國家,尤其美國方面,雖然在美國政壇,「挺台」仍是主流,但自賴清德上台後,美方知名媒體、專家密集批評賴清德處理兩岸關係的手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美方的態度。

  美國不樂見中國完成統一大業後變得更加強大,多年來妄圖通過操弄台灣問題給中方添堵添亂,分散中方發展經濟的精力,增加推進統一的成本。然而,美方又擔心賴清德當局急進、強硬的「台獨」路線失控,令美國深陷台海衝突,損害自身利益。所以,對於美方而言,兩岸「不統、不獨、不武」才最符合它的利益,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何美國輿論今年以來罕見地頻頻批評賴清德極具挑釁性的兩岸政策了。

  相較於蔡英文走溫和「台獨」路線,有「台獨金孫」之稱的賴清德去年「520」就職當天就公開叫囂兩岸「互不隸屬」,今年3月又公然宣稱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還炮製所謂「17項策略」全面限縮兩岸交流,甚至撤銷支持統一的大陸配偶在台灣的依親居留權、撤銷支持兩岸交流的台灣民眾的台灣身份證,由此可見,賴清德推行「台獨」、破壞兩岸交流的力度和狠度都較以往的民進黨政府更甚。這些都令美方擔心賴清德的「台獨」路線會超出美方能掌控的範圍。此外,美方企圖通過打關稅戰、科技戰、貿易戰來打壓和圍堵中方的發展,結果被中方有效反制,美方在諸多經貿問題上仍要尋求與中方的合作,由此並不希望在台灣問題上過度刺激中方。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月就不斷放出「明年訪華」的風聲,以營造「中美關係融洽」的氛圍,自然不希望因為賴當局而節外生枝。

  在台灣問題上,美方向來玩兩面手法,一方面聲稱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另一方面卻持續對台軍售、提升美台官員互訪層級,保持着某種程度的「官方關係」,企圖藉此牽制中國大陸。美方自以為這是「如意算盤」,殊料賴清德上台後走急進「台獨」路線,頻出「ㄠ蛾子」,恐打亂美方「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如意算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