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曾玉安(講話者)期待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監察政府推行及落實政策,助力沙頭角發展。
「我會投票。立法會議員很關鍵,將地區聲音帶入立法會,跟進政府推行政策的進度,好像集體智慧,封閉74年的沙頭角終於獲得有序開放發展旅遊便是一大例子。」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梅子林村原居民曾玉安如此道來。手持新界北地區直選票和功能界別鄉議局票的他,在12月7日一定會投票。
曾玉安爭取開放沙頭角逾二十年,直至2021年10月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提出逐步開放沙頭角碼頭作旅遊建議,其後施政報告推動沙頭角一帶的旅遊發展及開放沙頭角邊境禁區,有關政策逐步落實。沙頭角口岸重建工程內地部分已動工,香港亦正進行收地,曾玉安期望有立法會議員監察進度,「我們要選出有質素、有遠見、有承擔的議員去監察政府推行及落實政策。」
有效監督政策推動進程
曾玉安憶述最初沙頭角墟計劃每天開放三百個遊客名額,經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向立法會議員反映,爭取開放更多名額,2024年10月保安局將限額提升至每日3000人,證明議員可將民意帶入立法會討論。當愈來愈多人關注,政府按民意調整計劃,積極實施政策。
曾玉安表示自從沙頭角墟開放旅遊,有效帶動當地就業,居民可擺攤檔賣特產、開紀念品店,亦因人流多了,食環署聘請居民當清潔工加強清潔,增加就業機會。曾玉安慨嘆沙頭角墟未開放前,年輕人大多遷往市區,區內只餘下老人,每日下午四、五時,除了一間便利店,所有店舖已關門,彷如死城。隨着旅遊發展,已老化的沙頭角地區經濟開始蓬勃。
人流亦促進沙頭角與外島的聯繫交通。曾玉安指外島居民依靠船隻來往沙頭角,再乘車前往市區,但往來沙頭角墟與外島的街渡因乘客愈來愈少,在2017年停辦。外島居民無奈改乘快艇來回,但費用高達700元,對年逾60歲的外島居民而言,是非常大的負擔。隨着沙頭角開放旅遊,去年終有承辦商提供服務,除了周二外,其餘日子都有街渡,大大改善外島居民出行。不過街渡承辦商現時仍要虧蝕數十萬元,曾玉安期盼政府明年積極全面開放沙頭角,以爭取客源。他又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為他們爭取補貼,因為「現在街渡來回一次都需要80元。」
曾玉安指現時到訪沙頭角墟的遊客每日平均約有200至300人,旅遊產業規模有限,村民認為要徹底開放,完全沒有禁區限制,打造西貢2.0:「可做外島遊,連繫吉澳、鴨洲、荔枝窩、梅子林等多條特色村落,長遠可拓展經口岸的跨境旅遊,往大小梅沙、大丫灣半島等深圳東一帶。」他期待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推動政府積極發展外島遊,並列出發展時間表,才能招商引資。一名在沙頭角墟經營海味生意的老闆,有意多開店舖,但擔心遊客來源,曾玉安強調「必須引水灌田,必須要有人氣,製造經濟,才能真正復興沙頭角,所以立法會議員的角色對整體發展是很重要。」
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文) 許棹傑(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