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子晴和媽媽透過情意課程增進感情\大公報記者呂少群攝
【大公報訊】記者呂少群報道:與別不同是普遍資優生特點,但資優教育學苑調查發現四成頂尖兒自我評價低,甚至無自豪感,關鍵在於他們多是完美主義者,個別更出現自殘自殺問題。為防患於未然,資優學苑去年十月起推出「1+1」情意課程,由支援資優小學生及其家長排憂解難入手,探索資優教育新方向。
資優學苑研究經理馮子豪透露,追蹤過2011至2014年資優生中學文憑試成績,逾一成在通識科考獲最佳5**,數學科獲5**的更達兩成,大部分資優生在港升讀大學,不少更名列大學院長嘉許榜,七成獲得獎學金。但調查發現,這批全港成績最頂尖的資優生,竟有四成對自我不欣賞,對所得成績無自豪感。深入分析發現,他們往往自我要求過高,甚至近乎完美主義。「有的全級考前幾名,仍記得小學時考十幾廿名,為此耿耿於懷,悶悶不樂。」有的則不想被人知道是資優生。
資優學苑院長吳大琪表示,有的資優生情緒敏感,甚至出現自殘以至自殺問題。資優學苑遂決定由小學生入手,去年十月推出「1+1」情意教育課程,透過親子小組,讓資優小學生及其家長,同上課、同傾訴、同解難,增加彼此了解。過去一年,共有四十名資優小學生及其家長上過課,效果理想。
新界錦田聖公會聖約翰小學六年級的徐子晴,今年暑假上過「1+1」情意課程,與一男一女資優生可謂不打不相識,他們像中學生般上網找資料集數據,共同構思出適合十幾歲至幾十歲的「泡泡車」,利用腦電波控制和垃圾及糞便作燃料等。
吳大琪指出,現時資優生情意課程屬於初階,正構思融入初中課程,最高階是社會服務,以至與科學家相處,讓資優生見賢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