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不帶垃圾回家\胡一峰

時間:2025-11-07 05:02:29來源:大公报

  刷到一條網友貢獻的生活小貼士:不帶垃圾回家。這裏所謂「垃圾」,是指那些無需刻意留存的東西。比如,購物小票、吃飯賬單,除非你有收藏的愛好,不然,把這些消費痕跡帶回家並沒有什麼用處,只是多給了自己一次扔垃圾的機會而已。再如,在餐館沒吃完的飯菜,節約起見,當然應可打包帶回,但若這菜本因不合你口味而被剩下,帶回家無非是延遲丟棄,還有可能變質污染冰箱,也應果斷地將其捨棄。

  其實,「垃圾」二字還可以引申一下,除了物質的垃圾之外,那些精神的、情緒的「垃圾」,更不應帶回家。如果你在外忙了一天,渾身疲憊,心理憤懣,或者憋了一肚子氣,想找人發洩,請別忙着回家。如果乘車回家,不妨在離家稍遠一些的地方下車,走上一段路;如果開車,那就在車庫裏靜靜坐一小會兒,聽聽歌,刷刷手機。這都不失為把壞情緒清除在家門之外的好辦法。

  與「不帶垃圾回家」同樣重要的是及時清理家裏的衞生死角。對於閒置的七零八碎,必須堅決斷捨離,把它們從家這片珍貴的空間請出去。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只有減少過度擁有帶來的焦慮煩躁,才能關注當下真正的需要。心理層面的「衞生死角」亦需勤打掃。生活不是一路坦途,跋涉其中者,難免留下傷痛和疤痕,但別讓它變成「衞生死角」,否則,負面情緒會像雜草一樣滋長蔓延,攪亂心神。

  人間雖大,最暖是家。這個珍貴的空間,不應被無用的東西搞得凌亂擁擠,更不能任由負面情緒填塞瀰漫。家人,是世界上最包容的群體,也是最可對之敞開心扉的人。他們是吐槽訴苦的好對象,卻不應成為壞情緒的填埋站。如果為家庭建設寫一本教材,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理應成為第一原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