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資源安全/保障資源安全 「緩衝墊」抗霸權

時間:2025-11-10 05:03:10來源:大公报

  圖:工程車輛在巴西帕拉州卡拉雅斯採礦綜合體作業。/新華社

  「中國正以『多維戰略坐標』重構全球資源治理體系。」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接受《大公報》專訪指出。近年來,中國通過能源轉型、稀土全鏈條管控、全工業鏈支撐及海外資源開發等戰略布局全球資源。在拉美,聚焦與「鋰三角」國家推進「開採+加工一體化」合作;周邊合作深化與哈薩克斯坦、土耳其等國的能源資源協同項目;傳統夥伴領域則優化與澳大利亞、巴西的資源貿易結構並推動雙向投資。錢峰分析,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能源安全依託中東、非洲及俄羅斯等多源供應網絡,同時以風能、太陽能引領能源轉型。在供應鏈層面,中國是唯一擁有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面臨美西方「去中國化」的壓力。礦產勘查方面,通過與有關國家深度合作開發鈾、鎳等戰略資源,海外供應佔比持續提升。

  用龐大需求製造「超級買家」效應

  錢峰認為,中國推進全球資源布局,意義深遠。既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關鍵舉措,緩解了國內資源短缺壓力,增強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能力,而且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的資源開發合作,也滿足了當地發展需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資源消費國,通過龐大的市場需求形成「超級買家」效應,在鐵礦石、原油等大宗商品貿易中逐漸掌握議價權,不斷推動人民幣結算,開始扮演貨幣體系創新者、全球治理規則重塑者、技術標準制定者的角色。「此外,這一布局也是中國應對戰略博弈的重要手段。」錢峰表示,中國通過自主掌控戰略資源和全球資源網絡建設,建立起抵禦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緩衝墊」,維護了國家利益與全球產業鏈穩定,體現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責任擔當與長遠眼光。\大公報記者任芳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