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網絡攻擊致港企年損18億

時間:2016-09-14 03:15:35來源:大公網

  圖:德勤中國企業風險管理服務合夥人郭儀雅(左)建議,企業可考慮將資訊安全工作外判出去,旁為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政策主管朱暖暉 大公報記者李永青攝

  德勤與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發表報告,指香港的資訊科技犯罪情況猖獗,2009年至2015年間,案件數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8.8%,而去年相關經濟損失金額更達破紀錄的18.2億元,按年大升52%。然而,受訪的內地和香港公司在資訊安全的投入度低,四成受訪者(多為首席財務官或首席資訊官),甚至不清楚公司是否有資訊安全開支預算。

  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在數碼化的背景下,各公司紛紛建立多個與對外受眾聯繫的接觸點,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與他們展開互動,進而調整經營模式和流程,公司可以通過這些渠道與顧客展開更有效的交流。但同時,公司亦可能因此面臨網絡攻擊,因而帶來有形或無形的業務損失。基於這情況,德勤中國和ACCA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探討公司在市場上遇過的網絡攻擊,以及其應對威脅的方法。該調查對象包括內地和香港逾300位大多來自於各行各業的首席財務官和首席資訊官。

  復修工程平均每次花780萬

  報告顯示,所有行業都有可能遭受網絡攻擊的威脅,有部分公司平均每個月遭受兩次甚至更多的網絡攻擊。受訪者還指出,一些在網絡威脅和資訊安全方面面臨的挑戰,如資訊泄露、缺乏成文的指導方針、私隱權申訴、黑客行為和未遵守私隱權相關法規等。然而,僅有50%的受訪者有為公司實行資訊安全措施,並有60%的公司沒有為員工進行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培訓。

  德勤中國企業風險管理服務合夥人郭儀雅認為,新型資訊科技明顯有助促進業務發展,因此各公司對在這領域的投資態度均顯得十分積極,但公司董事會卻甚少討論風險防範的問題。她指出,公司在使用新技術的同時,如果沒有提高資訊安全保障的能力,則將有可能面臨嚴重的威脅。自從移動設備和雲端技術等新興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公司與外部受眾的接觸渠道也隨之增多,從而形成了更加複雜的局面。

  有關解決安全破壞或事故的效率方面,眾多受訪者表示,可在一個月內解決問題,但部分則會因出現大量安全事故,而未能在一個月內得到解決,故令成本增加。郭儀雅認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通常是應對效率低的根源所在。

  另一項由德勤調查研究所得的結果指出,若網絡攻擊成功,企業平均需要32天回復系統及檔案,平均每次花費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

  郭儀雅建議,企業可考慮將資訊安全工作外判出去,這既可增加公司的資訊安全,又可減省支出。

  盼政府生產力局提供支援

  有商會人士表示,港商都明白到資訊科技安全的重要性,但坦言目前內地及海外生意不景,不少企業都要艱苦經營,且要盡量減省支出才能維生,根本沒有精力關注資訊安全問題。但他希望,特區政府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等機構,能提供更多廉價服務,讓一般中小企都有能力承擔相關費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