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秋光先到野人家\蓬 山

時間:2025-09-11 05:02:25來源:大公报

  如今,「村咖」流行。日前回北京一趟,也被三五老友拉到西郊山間的一家鄉村咖啡屋小啜。不愧是「村咖」。屋子裏保留了原來的土牆、石磨、碾子、木窗櫺、煙熏火燎已經漆黑的木樑,只是對剝落的牆皮進行了固定,但並沒有重新粉刷。牽牛花纏繞的木籬笆之外,就是成片的菜園和莊稼地,玉米葉已經開始呈現枯黃。坐在籬邊,眺望山下濃綠中漸帶紅黃,清風徐來,舒服得讓人睜不開眼。

  「園丁傍架摘黃瓜,村女沿籬採碧花。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沒有比這更恰當的形容了,儘管並沒有園丁和村女的光顧,城裏還是車水馬龍,揮汗如雨,千萬台空調轟鳴,「秋老虎」以狠勁發着熱威。而鄉野籬落間,秋意卻已悄悄溜下,染了野菊和楓葉,浸涼了溪水,漫入茅簷之下。

  春天何嘗不是如此啊——「澹澹一痕月,疏疏數個花。春風也公道,先到野人家。」「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自然總是更偏愛這荒村野舍幾分。這似乎又是不太公道。憑什麼偏心呢?或許,大自然就是想藉此,讓城裏的人,多些時間走到城外來,走到「野人家」。

  夜幕完全降臨時,「野人家」的燈火,伴着蟋蟀的吟唱,與天上疏星相映,也不同於城市上空那泛着赤色的光暈。你可以看着,露水慢慢地在草葉上滾成珠。

  城中之熱,非止氣候之熱,更是人煙稠密之熱,慾望蒸騰之熱。而「野人家」所得之先,不獨是季節的先至,更是心境的先靜。在這裏,時間不再被鐘錶切割成碎片,而是隨着日影慢慢移動,隨着莊稼漸漸成熟,人也就從容了一些。陶淵明「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其中就有那份「先到」的吸引。園圃裏的黑塞,瓦爾登湖畔的梭羅,也是如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