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其他產油國在周六宣布將每日增產約100萬桶,油組的最大成員國沙特阿拉伯在昨日表示,增產是要令石油市場供應回復平衡,同時亦因應有人投訴油價過高。表面看來,沙特好像要紓緩油價高企對外界所造成的壓力而決意增產;但事實上,沙特今次的增產,實則上是要鞏固油組對於石油價格的控制權。
沙特在昨日表示,增產原因之一是要回應有人投訴油價過高,而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較早前表示油價過高不可接受,以及日前又在推特中要求油組盡量增產,便可明白沙特所指的投訴,正是來自特朗普;故沙特今次增產,莫非要向特朗普妥協?
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特朗普早前出訪沙特時,對沙特國王亦表現得極其親切;因此,沙特今次應美國要求增產,亦不無道理。但問題是,沙特增產目的並非只為回應美國這麼簡單,而是要鞏固油組在全球石油市場的定價權。
油價自2011年創每桶逾126美元歷史高位後,由2014年開始大幅回吐,更在2016年2月曾跌至每桶26美元的12年低位,皆因美國頁岩油革命成功,令美國石油產量、對外輸出亦俱增,同時更令全球石油供應超出需求。有見及此,沙特寧可犧牲市場佔有率,亦要聯同其他油組和非油組國家減產。由於減產落實,加上全球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大增,而美國則因為開採成本急升而令頁岩油產量大減,油價因而大幅反彈,令油組重奪全球油價控制權。
然而,沙特亦明白到,若繼續減產,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又有增無減,油價便極有可能急升至每桶100美元,屆時其他非油組國家,特別是美國頁岩油供應商將因利潤遠超成本而再積極鑽油,這將令全球石油供應再次大增,沙特亦可能不敵美國頁岩油而再次失去市場定價權。
故此,權衡輕重後,沙特和油組便決定不再減產,更反而增產,一則可以向特朗普送上順水人情,二則亦可以緊握石油定價權,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