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個相聲段子,叫「珍珠翡翠白玉湯」,講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偶爾想起在打江山起始階段吃過的一碗飯,下令進行照樣準備並用之招待朝臣,還描繪了群臣們在「享受」皇帝賜宴時的種種表現。
「珍珠翡翠白玉湯」這個相聲段子的具體來源是,朱元璋帶病打仗,累餓相加,昏倒在一個破廟旁。乞丐們用討要來的飯鍋巴,加上青菜、爛豆腐渣等熬製出來的「湯飯」,冠以了一個非常美的名字,把他救活。由於材料的時間多已長久,「湯飯」的酸臭味十分濃郁,但卻讓朱元璋難以忘懷。
對之,無法考證,不知是否確有歷史依據,但無論真偽,故事確實發人深省。
任何一個朝代的形成,無疑都會經歷嚴酷的鬥爭,時間有長有短,程度各有不同。據傳,朱元璋在起事初期,確實有過十分困難的時期。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吃下一碗乞丐們周濟的飯食是很有可能的。難能的是,他在當上皇帝以後,還能記得這樣的遭遇,並能想到要利用它來激勵自己,勸勉朝臣。
誠然,這道明顯帶有一位皇帝留下痕跡的「御膳」,因為自身的一種缺陷沒有形成「專利」,更沒有廣泛流傳,但在民間應該還是存在過的,特別是災荒年代。我的父親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就吃過餿味很濃的剩粥,把乾淨的飯食留給了子女,讓我們現在想起來還唏噓不已。在我看來,把朱元璋書寫的故事拿出來說說,應該不無道理和需要。
現在我們國家在強調「不忘初衷,牢記使命」,確實很有必要。忘記在事業開始時的願望,等於忘記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實際上就是背叛。朱元璋也有自己的「初衷」,就是要創建他的萬年基業。在他取得初步成效後,想起當年的艱苦,下令仿製依稀記憶中的飯食,讓群臣與之「共用」,也可以謂之「不忘初衷」,目的在於共同繼續砥礪前行。我無意評論朱元璋的是非功過,僅就此點而言,我看應該說是可以予以肯定的。
我們國家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夢想」進行艱苦創業,需要奮鬥,也需要節約。但是,由於人們意識上的「更新」,許多該保有的傳統和精神變了。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浪費現象嚴重存在並在不斷蔓延,每年被隨意丟棄的乾淨食品數量驚人。「豐年不忘歉年」,重拾「珍珠翡翠白玉湯」體現的精神,未嘗不是一種正確的境界。
在優越條件中懂得開源節流,是值得提倡的社會共識。不錯,我們國家富起來了,貧困人口也在快速、大幅減少,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提高,顯得頗為優越,創造了世界奇跡。越是如此,越應該號召人們懂得開源節流,既創造財富,也千方百計地節約財富;既想方設法保障商品的健康指數,又能使之物見其效。在我看來,「保質期」絕對化的概念,是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生活層次人之間的一種「代溝」,沒有強迫提醒和推行的必要。
有道是「不吐不快」,把偶思閒想的東西吐露出來,也是一種個人的精神釋放,何況它應該還在正常人的思慮範圍。
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