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美關稅政策影響,河南許昌部分假髮企業對美訂單曾一度暫緩。如今,關稅戰暫休,假髮企業紛紛快馬加鞭趕製發美訂單。圖為許昌一假髮工廠內,工人正在製作假髮。\大公報記者劉蕊攝
河南許昌是全球最大的假髮生產基地,擁有4000多家假髮企業,3000多個產品種類,帶動當地30多萬人就業,是名副其實的「假髮之都」,歐美市場佔有率超40%。此前,受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影響,部分假髮企業對美訂單暫緩,美國「假髮荒」隱現。
如今,中美關稅戰暫時休戰,對外貿易往來恢復,美國客戶抓緊「窗口期」催訂單,許昌假髮業也快馬加鞭趕製產品,美國「假髮荒」危機暫時解除。有許昌假髮企業負責人表示,「還不敢大喜過望,畢竟美國政府的政策不確定性太強」,企業要抓住這段「窗口期」盡可能地出貨,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積極拓展多元銷路。\大公報記者 劉蕊
沒有中國假髮 美恐陷「頭頂」危機
前段時間,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美國商家銷售的很多美髮產品價格大幅提升,眾多小企業經營者和美國民眾都面臨更高的成本和花銷。美國的一名美髮企業經營者托科表示,他經營的企業主要銷售假髮片和全頭套假髮,其中有90%商品是從中國進口。關稅戰期間他幾乎每天都在打電話,試圖找到減輕關稅政策衝擊的辦法。
美國客戶:趁特朗普改主意前加單
記者此前在河南許昌走訪部分假髮生產商時了解到,個別企業因關稅影響曾暫緩美國訂單。一家位於許昌魏都區的假髮生產商負責人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公司美國訂單曾停掉90%,但隨着中美關稅戰休戰,情況有了明顯好轉。「消息一出,合作多年的美國客戶就給我打電話了,說非常高興能夠繼續合作。」張女士表示,對方還催促盡快發貨,「要趁特朗普改變主意前加單。」
但張女士也並非完全樂觀,「還不敢『大喜過望』,畢竟美國政府的政策不確定性太強,我們要抓住這段窗口期盡可能地出貨,也要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中找到新的增長點。」她認為,假髮在歐美國家是剛需,目前還沒有哪個品牌或企業能夠做到一家獨大。但她也意識到,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企業需要積極開拓更多元的市場銷路。
目前,張女士的企業車間正在加工一批線上訂單。「現在國內假髮除了功能性作用外,也更注重時尚表達,正逐漸成為美的必需品。」從傳統的全頭套假髮到時尚的假髮片、髮飾,從真人髮到化纖髮,目前,張女士的企業正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企業還注重提升產品的品質和舒適度,通過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材料,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許昌作為全球假髮產業的重要基地,擁有完備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假髮製作工藝複雜,從脫鱗、染色到成型的多個環節,都需要人工精心處理。許昌的假髮企業各具特色,定位和銷售渠道不同,共同打下了假髮產業的江山。張女士表示,許昌假髮的優勢資源是「人」,這一點任何地方都不可替代。
跨境電商銷售仍面臨挑戰
一家主營化纖髮的假髮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化纖髮造型多變、價格便宜、打理方便,目前比較受市場歡迎。儘管關稅戰暫緩,但企業仍在積極設法降低成本。他指着一款粉色短款假髮說,這款髮型在美國一直很受歡迎,目前訂單穩定。在報關時,企業通過合理利用報關政策和退稅政策,可將成本價增長控制在2至3元人民幣,而這種化纖髮在美售價一般為20至30美元,增加的成本仍在客戶可接受範圍內。但他也指出,寄美小額包裹關稅雖有所調整,但跨境電商銷售仍面臨一定挑戰,線下商超美容用品店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在中美關稅戰暫緩的背景下,許昌假髮企業不僅迎來了美國市場的復甦,更看到了多元化發展的廣闊前景。企業們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優化產品結構,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努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更大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