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七日談(香港篇)/中秋,抬頭看看月亮\何志平

時間:2025-10-04 05:02:10來源:大公报

  圖:「香江花月迎國慶」中秋綵燈會正在香港黃大仙祠舉行。/中新社

  近來不聞丹桂飄香,日子反覆無常,九月二十四日香港有紀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十號風球「樺加沙」退場時所帶來的一絲秋涼,近日又被熱浪襲褪。這個仲秋的午後,陽光灑滿窗台,光影悠悠,令人恍然忘卻塵世喧囂,只願沉醉於這一方靜謐。

  想起今年立秋,來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一些,北方氣溫全面驟降,南方暴雨負隅頑抗。秋天的悄然來臨,留下的不僅僅是收穫與色彩的詩意饋贈,更是一場關於溫度的身體博弈與集體記憶的甦醒。我也不知從何時起,對節氣輪轉及四季更迭總是充滿期待。冬過去了是春,春種秋收後又是冬。月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就這麼周而復始,一次不盡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歸復着一個新的圓。但在香港常常是,樹葉尚未來得及泛黃,天忽然就高了,月又圓了,中秋節要來了!

  晚間與朋友敘舊,大家席間回憶起自己小時怎樣過中秋,以及哪裏的月餅更有家鄉味道。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工藝製作的月餅不僅好吃,且價格昂貴,是中秋送禮佳品。打工仔們節前忙着向老闆商戶送禮,表達禮儀維護關係,往往用月餅伴以茶葉、香煙或洋酒、利是。店家也廣出奇招向市場出售月餅券,打工仔可每月向店家供款,待若干個月後中秋前夕便可前往店舖提取相應盒數月餅,為早年分期儲蓄計劃的雛形。並在六十年代盛行,甚至有些食物亦可分期付款,曰之「月餅經濟學」。

  我們都喜歡蛋黃蓮蓉月餅,以前只有單黃。那是一種融入靈魂的美味。當金黃油亮的餅皮在齒間碎裂,濃郁蛋香便裹挾着蓮子清甜席捲味蕾。最令人驚艷的是那顆呈琥珀色完整嵌在蓮蓉中間的鹹蛋黃,切開時能看到橙紅油潤的蛋黃芯如旭日般流淌,鹹鮮與甘甜在口腔裏奇妙碰撞。桌上一分為四的月餅,大家都爭着搶帶有蛋黃的那一塊,漸漸便有了雙黃、三黃及至四黃蓮蓉月餅。隨着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人們對月餅口味的需求一直在提升,五仁齋、臘肉、火腿等月餅層出不窮。

  此外,舊時月餅盒的故事其實比月餅本身還要有趣幾分。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月餅盒總愛用鐵盒子包裝。月餅吃完後,家家戶戶都物盡其用。大人用來裝針線、茶葉、糖果、書信或日常零錢硬幣,小孩子也人人都擁有一個鐵盒,來存放文具、照片、紅包等隨身小玩意或收藏小情書,都是孩子們的小秘密。我初初集郵,就是從一隻嫦娥奔月圖案生鏽的鐵盒子開始,以致現在偶爾在超市看到類似的鐵盒,心裏總會有種穿越回童年的感覺。

  我其他的中秋記憶,更多停留在幼時所擁有的第一個燈籠。有年中秋節下午,母親帶着我和弟弟到油麻地上海街買花燈。我一眼挑中了一款造型鮮明的小白兔燈籠,弟弟則選了一個翠綠色楊桃燈籠。彼時人小個矮,總感覺燈籠很大,要雙手捧着回家。一回到家,我和弟弟就嚷嚷着要點亮它,可母親說天黑了才能點花燈。於是,我們一整個下午圍着燈籠打轉,搬到這搬到那,一會怕大風吹破它,一會又擔心有尖物刺破它,忙亂個不停。

  好不容易捱到傍晚,又要待吃過晚飯,還要等打掃天台院落,才終於到了點燈賞月之時。大人們圍坐一起談天說地,小孩子們卻無論如何也閒不下來,急不可耐比燈籠大小、比燈籠模樣。隨着跳動的火焰,我們看到了亮閃閃的楊桃、公雞、飛機、白兔及汽車,各個開心地走着跳着叫着,燭光燈影隨風起舞,左搖右閃。突然蠟燭一歪,「飛機」起火了,哭喊的哭喊,救火的救火,夾雜着大人的數落責罵聲,亂成一片。過了會兒,燦若花簇的燈籠大潮重新湧動,大人們又言笑晏晏,瓜果相佐,品茶賞月。

  就在那個夜晚,父親教一眾小孩們朗誦唐詩。年紀較長的小孩念五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較小的念四絕,床前月光、疑是地霜、舉頭望月、低頭思鄉;再小的念三絕,床前月、地上霜、望明月、思故鄉;我這般小毛頭只能念二絕,月光、地霜、望月、思鄉。我們就這樣長長短短、重重疊疊地念着。晚風吹過,桂香撲鼻,月光如水,灑在每個人的笑臉上。那一刻,我覺得月亮就是為我們而圓,團圓是理所當然的事。

  那時,電視還未出世,人們不忙着看文藝節目,也不急着趕什麼商品中秋大減價。大家的心都定得下來,不慌不忙,無需追趕,自帶定力。人們有心也有空探求天倫之樂,共同沐浴在皎潔月光中。大人因為有了節,就覺得日子有了盼頭;小孩子因為有了大人,再有了月餅、燈籠,節也就顯得有聲有色、更美好溫暖了。

  後來,我與弟弟先後赴美讀書,回家從來都是一種奢望。每年中秋,父母親總在信件中反覆叮嚀,注意身體、記得吃月餅。可我知道,他們望着空蕩蕩的餐桌,心裏有多牽掛。我們在唐人街買了月餅,咬下去的瞬間,眼眶發熱,香甜的月餅忽地無比苦澀。十多年後我回到香港,月光依舊溫柔,桂花仍然飄香,只是祖父母早已不在。關於過往的那些中秋記憶就停留在那裏了,那些熟悉的或已然走遠的味道和身影,如今再也沒有了。都說歲月流逝,其實流逝的又豈止歲月?

  但幸好,月亮還是年年都有的。秋天,是落葉、秋風與月亮的季節。我多希望逝去的祖父母及父親能像小時那樣,笑着摸摸我的頭,「好,月亮圓了,人也圓了。」

  宴席散了,走出大廳,月亮依然高懸天空,一經數年,還「在那裏」。我抬頭望去,月色真美。人一生幾度中秋,中秋幾回明月,明月幾時再聚?無論你身在何方,但要始終記得,中秋,抬頭看看月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