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綜合報道: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其潛在的能耗危機也引發可能加劇氣候危機的擔憂。而特朗普政府打擊再生能源的一系列舉措,則為數據中心電力結構轉型增添阻力。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研究顯示,2023至2024年間,AI芯片製造的碳排爆增超過4.5倍,背後原因正是用電高度依賴化石燃料。
9月25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周上,微軟和谷歌的高層承認,他們建造數據中心的計劃可能會導致增加使用化石燃料發電,企業將嘗試通過從其他地方購買再生能源來減輕這種消耗的影響。
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到2035年,全球數據中心電力結構將從目前約60%化石燃料轉變為60%清潔能源。這項轉變主要依賴全球再生能源擴張,部分再生能源由數據中心企業直接資助。不過,IEA也指出,為滿足數據中心需求,可能仍需擴大天然氣和煤炭發電。
但這一方案目前也遭受阻礙。特朗普政府自第二個任期以來,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發起全方位打擊。特朗普8月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炮轟可再生能源是「本世紀的騙局」,表示政府不會再批准任何風電及光伏項目。
特朗普政府已實施一連串嚴格限制措施,打擊美國可再生能源產業。7月4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取消多項清潔能源的優惠政策,同時支持美國傳統化石燃料行業,法案不僅提前終止了已實施12年的清潔能源稅收抵免政策,還取消了電動汽車7500美元的購置補貼。同時,美國內政部增加對風電、光伏項目的多重審查,農業部凍結生產性農田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並停止使用外國競爭對手製造的電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