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復興號」動車組經過福建武夷山境內的合福高鐵南岸特大橋。\新華社
在天安門廣場上參加了九三閱兵的許多人,會後都久久難以平靜,有人錄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張凱麗那天在場的一個視頻,她站在歡樂的人群中,幾次忍不住擦拭眼角的淚水,連聲說:「太激動了,太激動了,生在中國真是太幸運了。」她的這段視頻讓人們感同身受,因為她的感慨也是無數中國人的感慨,我們的祖國,讓我們驕傲。
每當黎明到來,晨曦初現時,天安門廣場上就已圍滿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有的是全家老小,有的是情侶雙雙,大多是半夜就從住地出發,懷着興奮和期待趕往那裏,只為親眼目睹升國旗。當國歌奏響的那一刻,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人們仰首相望,臉上沐浴着朝霞,無比莊嚴神聖。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穿一身舊軍裝,胸前綴着一排排邊緣發亮的徽章,他舉起右手向國旗行軍禮。他身旁那個陽光帥氣的小伙子是他的孫子,對着迎風飄揚的國旗大聲呼喊:「我愛你,祖國──!」
廣場上的人們應合着:「我愛你,祖國─!」
作為炎黃子孫,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裏,叫人怎能不愛我們的祖國?
要知道,那些散落於大地上的史前遺址,萌生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商周甲骨上的刻痕,青銅鼎的饕餮紋,用爐火淬煉出才智,以最早的文字開啟文明的記錄;百家爭鳴,三教合流,海納百川包容天下大氣象。書同文、車同軌,萬里長城,都江堰,更有四大發明光耀古今。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小說,筆墨丹青,東方智慧的魅力源遠流長,而絲路駝鈴、海上帆影,傳遞的是協和萬邦的善意,絕非掠奪的硝煙。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以和為貴」,從來不是侵略者,我們守護的是自己的家園。
然而鴉片戰爭的腥風與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撞碎了「天朝上國」緊閉的朱門。虎門硝煙尚未散盡,《南京條約》的尖刃在國土上劃下了深深的傷痕。怎能忘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八國聯軍的炮火,巨額賠款……列強的鐵蹄肆意踐踏蹂躪我中華大地,山河破碎,任人宰割,「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古老的民族背負着沉重的屈辱,大地泣血,幾番抗爭,屢挫屢敗。
在這歷史的重要關口,一九二一年的煙雨南湖,一艘紅船在碧波中啟航,從此暗夜裏有了燈塔,沉淪中掙扎的民族終於有了希望。隨着一九二七年南昌城頭槍響,人民軍隊就此誕生,井岡山星火燎原,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遵義城頭的燈光,讓紅船承載的理想在絕境中愈發堅定。當抗日烽火燃遍山河,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小米加步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緊隨着解放戰爭的炮火,人民軍隊摧枯拉朽,三大戰役以排山倒海之勢,碾碎了反動政權的根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天安門廣場萬眾歡騰。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從此誕生。
怎能不愛你,親愛的祖國?回顧你走過的歷程,每一步都驚天動地。新中國建立以後,飽經滄桑的大地迎來新生,土地改革的驚雷響遍神州,田野裏不僅生長着稻麥,更洋溢着勞動人民歡悅的激情。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第一輛解放牌卡車駛出廠房,鞍山鋼鐵廠的高爐噴出熾熱的鐵水,大慶油田的荒原鑽出中國的「工業血液」,終結了貧油國的宿命……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軍戰士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上空綻放蘑菇雲;「東方紅一號」衛星傳回太空的旋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在新中國七十六載光陰裏,將經濟涅槃、軍事崛起與社會發展編織成一部人類的壯麗史詩。
如今,山河煥然,初心如磐,科技創新的喜訊頻傳,更是讓國人挺直了腰桿。「嫦娥」探月、「天問」巡火、「神舟」飛天,中國人的足跡不斷邁向深空。北斗導航,「天宮」空間站,中國人打破封鎖,在茫茫太空中建立了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家園」。深海探測與裝備技術持續突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關鍵部件國產化升級,實現七千米級深海高效作業,為全球深海生境調查提供核心支撐。無人智能與能源技術引領變革。國產無人機集群技術全球領先,廣泛應用於國際大型活動與城市安防。
中國從不欺負其他國家,也絕不允許外來侵略者破壞中華民族的統一與和平,這是中國十四億人民的共同心願。我國尖端裝備與體系化作戰能力顯著提升,福建艦作為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搭載殲-35隱身戰機與空警-600預警機,作戰半徑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讓世界關注的「東風-41」洲際導彈系列,不僅標誌着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更推動國防現代化向智能化、體系化轉型,為維護國家安全與全球戰略穩定提供了堅實支撐。
看神州大地,「復興號」高鐵正以三百五十公里時速馳騁;全球規模最大5G網絡已建成,移動支付、在線教育、遠程醫療融入日常生活,偏遠山村的老人也學會用手機視頻通話、掃碼付款。可喜的是,生態治理的成效讓綠水青山重現光彩,「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昔日「垃圾村」變成網紅旅遊風景區,長江十年禁漁,黃河生態保護,曾經斷流的河段魚翔淺底,天藍、水清、草綠,中國城鄉處處好風景。「一帶一路」成為和平之路,中國人民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放包容擁抱全世界。
我愛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曾在一九五五年面對他國的優厚待遇和軟禁威脅,在香煙紙上寫下:「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歸國後,他主持研製「兩彈一星」,用行動詮釋誓言:「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賣國行徑的批判始終是民族精神的註腳。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和民族,都會把熱愛自己的祖國當作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最高尚的情感。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承載五千年文明,乘風破浪走過了七十六年,正在朝向民族復興,更加富強的未來,每一個具有良知的中華兒女都為之驕傲自豪。
正值二○二五國慶節,讓我們把心中最美的歌兒獻給祖國,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