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草原,當草長茂盛時,遠遠望去,草浪起起伏伏,間或夾雜着星星點點的白花,好像牧人信手撒落的鹽粒,趨近細看才知是野韭菜花,一簇簇,一叢叢,開得恣意,卻又不張揚,不爭不搶,自有風骨。
這種韭菜花,莖細但很韌,花小但很密,花瓣素白裏透着青綠,不艷不驕,別具清雅。它的花氣很特別,初聞時有點衝鼻的辛辣,細聞就會感到幾分清香,夾雜着青草與泥土的氣息,更帶一絲不易察覺的野氣。草原上的牧人對韭菜花很是熟悉,他們彎腰手持刀,在草叢中採摘這些白色的小花。兒時的我們,也常帶着一個小筐到最近的草原,用指尖把小花摘下來,不傷根莖,很快就採好一筐,簡單的快樂和滿足感。至今草原上的牧人還是人工採摘,雖然已有專用工具效率倍增,但偌大的草原,牧人採摘的韭菜花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韭菜花還是草原上牛羊的美食。
採好的韭菜花洗淨,放在石臼中,加鹽搗碎,石杵起落之間,辛辣味道愈發濃烈,會刺得人眼角發酸,搗成略帶顆粒感就裝入瓦罐,封存起來,靜待發酵,幾天之後就成了草原上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烤好的羊肉上配一點韭菜花醬,肉的肥膩瞬間被韭菜花的辛辣化解,滿口鮮香。
草原上的孩子從小就知道,韭菜花看似不起眼,實則是草原的恩賜。在我眼裏,韭菜花很像草原人的性情,開得不聲不響,卻自有深厚之力,不露鋒芒,卻餘味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