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專欄的標題好像有些老套,但這是我真切的心聲。很多事情都像是老生常談,每天就在我們周邊不斷發生。人們開始習以為常,又或以為事不關己,不用勞心。然而,有些事情其實時刻都要警惕,千萬不要讓悲劇發生。
六月底,大部分學校都已完成本學年的期終考試。我家亦趁着假日,帶同兒子赴澳門遊玩一天,好讓兒子釋放考試壓力。接着的星期一,兒子如常上學,學校進行對卷日,即是由各科老師派發試卷予學生修改,學生當然即時知道自己的成績。翌日星期二,我的手機收到學校緊急通告:某位中三級學生昨天下午被發現在其屋苑居所墮樓身亡,年僅十四歲。同日兒子放學回家,只見他心神恍惚。他說老師及駐校社工已經到來公告此事,並指導學生可以書寫慰問卡,自行放置在學校即時設置的悼念角。
「你是否認識該位同學?」我嘗試問兒子。「我去年與他同班,但不太熟稔。」兒子說。「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你驚嗎?」我需要讓兒子抒發感受。「有點不開心,我都寫了慰問卡了……」兒子本身較孤僻,而且也是首次面對這種事情,故此我要清楚理解他現時的狀態,不想他產生心理恐懼。
再往下來,繼續收到學校通告,以至其他社交媒體訊息。原來該位輕生同學還有一位弟弟在同校就讀。同樣作為家長,我深切感受到該家庭將會面對的困難。該位學生的父母必定十分哀痛,其小兒子亦會承受心理負擔,也許長久不能磨滅。前年香港電影《年少日記》的故事,好像真的發生在現實生活。
正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年輕人選擇輕生可能是一時衝動,但我相信背後必然存着一些潛藏已久的問題。無論如何,為人父母必須要諒解和理解子女,平日多聆聽子女的心聲。父母及子女都不要釀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