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中秋的月光是有形狀的,它會落在童年的燈籠紙上,浸在外婆蒸月餅的蒸汽裏,藏進離家時寄往遠方的賀卡中,最後被我小心翼翼地疊進心裏的收藏夾,織成一段段閃着微光的記憶錦緞。每當秋風裹着桂香掠過窗櫺,那些被月光浸潤的片段便會輕輕舒展,讓整個秋夜都變得柔軟起來。
七歲那年的月光,是帶着雨意的暖黃。記得中秋夜飄着細密的雨絲,父親舉着傘,傘下是我和那隻剛做好的兔子燈。竹篾紮的骨架裹着雪白的紙,母親畫的玉兔在燭火映照下,影子忽明忽暗地晃在青石板上。「別急,等雨小些,咱們讓兔子燈跟着月亮跑。」父親的聲音混着雨聲,比燈籠裏的燭火更暖。後來雨雖沒停,可父親陪着我在屋檐下轉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燈籠紙被雨打濕了邊角,燭火卻始終沒滅。如今那張印着兔子燈影子的照片,還藏在收藏夾的最上層,每次翻看,都能想起那晚雨絲裏的月光,帶着父親手掌的溫度,落在我童年的記憶裏。
外婆的廚房裏,月光是裹着甜香的乳白。從前每到中秋前,外婆總會把桃木月餅模子找出來,用細布擦了又擦。我蹲在灶台邊,看她把揉好的麵團裹上豆沙餡,按進刻着「團圓」的模子裏,輕輕一扣,帶着纏枝蓮花紋的月餅坯就滾進竹篩。蒸籠冒起白汽時,整個屋子都飄着麵香與豆沙的甜,月光從窗櫺鑽進來,落在外婆的銀髮上,也落在我托着下巴的小手上。「等月餅熟了,先給你留塊帶花紋的。」外婆笑着捏捏我的臉,指尖還沾着麵粉。後來模子摔碎了一半,可每次聞到豆沙月餅的香,收藏夾裏那片乳白的月光就會浮現,連帶着外婆的笑容,一起甜進心裏。
離家讀大學的中秋,月光是泛着涼意的銀灰。那天學校不放假,我在文具店挑了張印着圓月的賀卡,寫下「祝爸媽中秋快樂」時,眼淚差點暈開字跡。食堂的月餅咬在嘴裏沒滋沒味,夜裏站在宿舍陽台,看着天邊的圓月,忽然懂了「每逢佳節倍思親」不是一句詩,是心口發緊的牽掛。後來母親說,父親收到賀卡後,把它放在書桌最顯眼的地方,每天都要拿起來看一眼。如今這張泛黃的賀卡躺在收藏夾裏,卡面上的月光依舊明亮,只是我再看時,總能想起那年異鄉的月色,還有父母在千里之外,同樣望着月亮思念我的模樣。
江南古鎮的中秋,月光是摻着桂香的金黃。十年前和好友在古鎮遊玩,夜裏坐在茶館二樓,桂花落在茶盞裏,泛起細小的漣漪。月亮從馬頭牆後爬上來,把青石板路照得像鋪了層碎銀,好友忽然說:「咱們收些桂花吧,明年中秋還一起泡茶。」說着就折了枝桂花,把花瓣放進玻璃罐。後來我們各自奔波,再沒一起過過中秋,可那罐乾枯的桂花還在收藏夾裏,每次打開,桂香混着古鎮的月光就會漫出來,彷彿還能聽見好友的笑聲,和那晚茶館裏飄着的桂花烏龍香。
如今再看中秋的月光,是裹着團圓的暖橙。我帶着孩子和父母坐在院子裏,孩子舉着月餅笑得眉眼彎彎,父母的眼角雖有了皺紋,可看着孫輩的模樣,比月光還溫柔。我用相機拍下這一幕,照片裏的月光落在每個人身上,像一層柔軟的紗。這張新照片,成了收藏夾裏最新的片段,它讓我忽然明白,原來收藏夾裏的不是月光,是藏在月光下的時光──有童年的陪伴,有離別的牽掛,有朋友的情誼,還有如今愈發珍貴的團圓。
這些被月光織就的記憶,在收藏夾裏靜靜躺着,每當中秋來臨,它們便會串聯起來,變成最溫暖的念想。其實我們收藏的從來不是某個中秋的月光,而是月光下那些愛着我們、我們也愛着的人,是歲月裏那些值得被永遠記住的、關於團圓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