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詩意生活之營造\胡一峰

時間:2020-10-19 04:23:20來源:大公報

  圖:《給孩子的詩》裏,詩人北島精選101首中外現代詩,讓孩子在領略詩歌之美的同時,領略世界的豐富和文化的多樣

  諾獎的厲害之處,不但在於誘使人們去讀某個作家,而且在於給人打開思考文學、人生和生活的某個角度。比如,2016年,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鮑勃.迪倫為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帶來了全新的詩意表達方式」,這讓人們重新思考歌曲與詩的關係,及其對於生活的意義。今年,路易絲.格呂克獲獎也是一樣,刺激人們反思「詩與生活」這個老問題。

  「詩」與「生活」的互相試探

  曾有一個時期,人們對物欲的追求填塞了生活,詩也被人淡忘了。最近幾年,詩歌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漸漸復甦。比如,余秀華的詩作一度走紅,詩歌作品累計銷售超過15萬冊,近來熱度雖有下降,但仍受到關注。再如,對古詩的誦讀和學習,在青少年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以我翻看讀小學的女兒的語文課本和作業的經驗來看,這一代中國孩子在學校裏接受到的詩歌教育,不論從量還是質,都將遠勝於他們的父輩。

  當然,關於「詩歌熱」的思考還可以溢出詩歌本身,進入傳播載體的考量。比如,借助於微信公眾號、網絡電台等平台,「為你讀詩」「詩歌夜讀」等悄然興起,以碎片化的形式,推高了人們的讀詩熱情。細想起來,詩歌本就與生活的碎片暗中合拍。讀詩史常見到詩人在走路、騎馬、坐船時吟詩作詩的記載,正統的解釋當然是「苦吟」,但誰敢說這不是詩人借吟詩殺死生活中的無聊呢?當代人的生活,經常被切割得四分五裂,引入詩歌,不正好作些彌補嗎?

  大眾文娛也為詩歌傳播提供了新手段,內地《中國詩詞大會》等熱門綜藝節目,為當代人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談論詩歌的方式。於是,詩不僅是可吟哦的,也變成了可把玩的。凡此種種,也不妨看作「詩」與「生活」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文化環境下的互相試探。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試探是友好的,或許也將把「詩與生活」的命題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體會心靈釋放的酣暢

  我想,生活之所以需要詩,因為它以最簡練、最直觀的方式說出了心靈與世界、人生與社會之間的勾連。而詩之所以需要生活,是因為它本就是柴米油鹽的生活釀出的酒。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以為,除了專業的詩歌研究者,對詩不妨持寬泛的態度。事實上,詩從古代一路走來,也經歷了自我規整又自我解脫的過程。因此,凡能抒發心中情感而具備一定形式美或音樂性的句子或句子組合,都是詩。不論讀詩還是作詩,不必過多顧慮其是否「規整」。生活中讀詩,更應從中捕捉屬於自己的感動,體會心靈解放的酣暢。

  其實,形式規整的「詩」裏,真有「詩味」的,有時也只有一兩句。記得施蟄存在《唐詩百話》裏說過一個觀點,有些流傳下來的詩其實只有一兩句是好的,剩下的那幾句,是因為要有規整的格式而硬湊上去的。比如賈島,便是有名句而無名篇的典型,《題李凝居》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膾炙人口,剩下的句子就沒那麼妙了,而且全篇缺乏整體性。經施蟄存說破,再讀詩時,不但又發現了相同例子,而且心情更加自由,覺得整首詩好,便整首吟誦,若只覺兩句三句好,取其半壁可也。

  詩句本是濃縮的靈感,妙句更是個中精粹。普通人與詩親近,既是情感的陶冶,也是思維的訓練。文藝家由此進入,更能開出一片天地。一部氣勢頗弘的藝術作品,以一兩句詩為精神源頭,在文藝史上比比皆是。中國畫常題「某某詩意」。作畫者酣暢淋漓的水墨,竭盡全力想要表達的無非詩的意境。其他藝術也是如此。曹禺名作《日出》裏,陳白露反覆提到:「太陽出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這幾個句子,詩意滿滿。曹禺談及創作經歷時自陳,正是先有了這幾句詩,才有了這部劇。換句網絡流行語來說「為了這點醋,包了頓餃子」。詩之於藝術創作,甚或之於生活,就是這點醋,或許並非「剛需」,卻讓你不願割捨與丟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